弱视是指单眼或双眼视觉减弱,即使戴上合适度数的眼镜,也看不清楚东西。弱视是严重损害视功能的一种常见病,直接影响儿童的视觉发育,早期发现并及时合理的治疗极为重要。目前,我国弱视标准为矫正视力≤0.8或两眼视力差≥2行。弱视是引起儿童视觉损害最常见的眼病之一。自从刘家琦等[1]大样本弱视治疗研究成功的报告之后,蒋红霞等[2,3]的报告也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儿童的弱视如果不及早地发现和治疗,还会导致融合消失,称为立体盲。我院眼科于2006年年底引进国家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所广东省重点室研发的多项视功能检查程序和感知觉学习治疗软件治疗弱视,有明显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弱视儿童 128例(220眼);年龄4 岁~12岁;男56例,女72例;单眼36例,双眼92例;屈光不正性145眼,屈光参差性29眼,斜视性46眼;轻度109眼,中度102眼,重度9眼;中心注视192眼,旁中心注视28眼。
1.2 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
按照1996年4月中华眼科学会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通过的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4]。
1.3 方法
1.3.1 弱视常识培训
由我院眼科医师对弱视儿童的家长进行有关弱视常识的培训,具体要掌握如何检查视力、视力低下儿童临床表现、弱视的危害性、弱视的治疗及如何提高患儿的依从性,配合医师治疗。实在不明白的进行《儿童眼病知识问答》的发放。
1.3.2 弱视的筛查和诊断
如发现视力低于0.8,斜视、视物歪头、眯眼或视物近的儿童,进行远近视力、眼位、眼底、注视性质、眼球运动检查。1%阿托品凝胶散瞳,每日3次。3 d后验光。根据电脑验光及带状检影镜验光结果进行配镜。
1.3.3 弱视的治疗
弱视治疗的主要原则为合理矫正屈光不正和增加弱视眼的使用,消除抑制,提高视力。全部患儿佩戴矫正眼镜后开始治疗,弱视治疗方法为佩戴眼镜+遮盖+感知觉学习治疗,治疗环境为家庭和医院,以家庭为主。以上的治疗方法由医师根据每个患儿的主诉(家长)、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眼位、注视性质等来确定,治疗是有连贯性的,电脑化的。患儿在适当光线的房间里,离显示器约0.75 m,眼睛与显示器平行,有各种动态的、互动的视觉感知觉治疗的任务需要完成。这些治疗任务是为了帮助患儿的大脑中枢系统处理信息而专门设计的,这样就能让个性化的治疗过程跟患儿的视觉信息加工状态相匹配,并通过电脑模拟技术提高了患儿治疗的趣味性和依从性。
2 结果
表1 128例(220眼)弱视儿童治疗效果
3 感知觉学习治疗弱视的健康教育
3.1 相关知识宣教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患儿及家长明白了弱视的危害性、治疗的必要性及把握治疗时机的重要性,掌握了弱视治疗的方法和细节,对治疗有了良好的依从性,有利于患儿对各种治疗的配合,能将弱视治疗训练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多项视功能检查程序和感知觉学习治疗软件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弱视病人,与传统的综合治疗相比,见效快、依从性好,对年龄较大、难治性弱视、斜视性弱视病人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经过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仍有明显的疗效。目前尚未发现应用禁忌。
3.2 弱视训练宣教
弱视训练每日2次,每次25 min(一次包括2个训练,做完一个训练休息5 min再做另一个训练),2次之间时间间隔不得少于2 h。治疗中每隔1个月查1次视力。3个月查1次视功能检查并找医师就诊。每年复方托吡卡胺(美多丽)散瞳验光1次。规范治疗3个月以上,视力无提高、功能无提高者,视为无效。
3.3 日常生活宣教
嘱家长平时要注意患儿用眼卫生,不要用脏手揉眼睛、看电视或用电脑时间不宜过长,尽量控制在半小时,如果超过0.5 h或1.0 h,让患儿进行“望远”(没有空旷的环境亦可闭眼),使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如果患眼需要遮盖,家长要注意患儿日常活动及过马路的安全情况,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饮食应选择富含蛋白质、钙质、维生素类食物,不要勿偏食,以改善全身及眼部的营养,如动物内脏、红萝卜、绿色蔬菜等。
3.4 治愈后宣教
在视觉未成熟之前,每例治愈的弱视患儿均有可能复发。告知患儿及家长弱视治愈后应随访观察3年,并加强双眼视功能训练以巩固疗效,出现视力减退时要随时复诊。
4 讨论
弱视是指凡眼部无明显器质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8(应注意年龄因素)且不能矫正者,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眼病,患病率为0.14%~4.32%[5]。弱视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数月到数年不等[6]。准确的屈光检查、佩戴合适度数眼镜及选择合适的弱视训练项目对弱视治疗有重要意义[7]。弱视按发生原因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患儿不仅单眼或双眼视力明显低下,而且失去双眼单视和立体视,后果严重。这些生理状态往往导致在视皮层内神经元连接的抑制并且降低视觉功能,它的具体缺损有对比敏感度、空间定位、注视、眼球运动、调节、拥挤、视觉注意、运动知觉和时间处理过程。视觉功能的表现能力通过训练是可以提升的。通过感知觉学习获得的提高包括:对比度察觉、方向辨别、游标视力、深度感知、运动感知和模式辨别等。学习效果通常是经由某些视觉任务、刺激物特征和方位方向的特别训练体现出来,它显示出即使是成人大脑都有很大的神经可塑性。感知觉学习对于器官内的知觉系统有相当长的“改变维持期”,它能促进知觉系统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在视觉领域中,感知觉学习利用大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通过特定的视觉刺激和视觉学习,激活视觉信号通路,矫治和改善大脑神经系统的信号加工处理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以往认为,视觉障碍在6岁以前进行有效治疗才能得以逆转,治疗效果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感知觉学习或许会为成年弱视带来希望。一部分患儿曾经经历了漫长的弱视治疗过程,但是效果甚微或略有提高后便止步不前,以往的临床工作中,这部分患儿常常被放弃,但是经过感知觉训练以后,这些患儿的视力和视功能仍有明显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家琦.儿童弱视治疗的前景:附274例治疗总结[J].中华眼科杂志,1980,16(2):120.
[2] 蒋红霞,杨俊芳,王曦琅,等.综合治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3,11(1)1921.
[3] 李陆,孟令勇,陈鹏.综合疗法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临床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5,13(1):32.
[4] 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4(3):97.
[5] 巩朝雁,赵堪兴,郑日忠.弱视的流行病学[J].国际眼科纵览,2006,30(1):66.
[6] 阎洪禄,高建鲁.小儿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88.
[7] 赵堪兴.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努力提高弱视的防治水平[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8):4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