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楼前烧纸,打伤院方工作人员和维持秩序的警察。今年年初发生在市立东部医院的“医闹”事件今有了初审结果。上午,市南法院判处董某因寻衅滋事罪获刑1年6个月。其他5名同案人员分别获刑1年、8个月等。董某表示服判,不上诉。这是“医闹”首次在岛城被送上法庭。
记者调查了解到,医疗费用增长与患者经济承受力的矛盾,使患者不再能容忍国内外一致承认的70%的医疗确诊率;与此同时,患者医疗专业知识的缺乏和在医疗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对医生的不信任感,导致了暴力袭医事件频频发生,“医闹”现象也愈演愈烈。
哮喘夺走父亲命 儿子带人打医生
去年12月31日晚上10时许,市立医院东院区急诊科50多岁的副主任医师刘大夫刚开始上夜班,一名患者家属因为对治疗措施不满与刘大夫发生争执,随后,一群人对刘大夫扯打起来,刘大夫被从抢救室的后门一直打到外科大厅,然后又回到抢救室前门,衣服被扯掉。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即墨患者董某因严重哮喘从即墨中医院转至市立医院东部分院急诊抢救,其间,患者家属因对院方治疗措施不满,质问、殴打当班医生刘大夫,并挟持刘大夫在门诊病房前走廊内不许离开。
民警到现场后,董某家属情绪仍异常激动,架住刘某胳膊不放,民警百般劝解并严厉告诫后,将刘大夫解救并送往诊室治疗。经过鉴定,刘大夫面部皮肤裂伤、擦伤、左眼钝挫伤、口腔粘膜破损,肺挫伤构成轻伤。
1月1日,董某父亲病危,被董某拉回家中病故。
1月4日,患者家属又纠集了30多人以“乞灵”为名来到医院门诊楼前,举起“还我亲爹,还我公道”的白布横幅,并在医院烧纸,医院保安上前阻止时,双方发生冲突,患者家属将前往制止的院方工作人员打伤,其中医院保卫科负责人胸部、头部多处挫伤,住进重症监护室。董某等4人被抓获后,另有2人到公安机关投案。其中一人是患者的儿子,一人是患者的女婿。在派出所,两人对自己的行为都很懊悔。
急诊医护人员 多数挨过拳脚
发生在市立医院东院区的这起急诊科医生被打事件,并非偶发事件。据了解,在这个科室中每年都有近20起医生护士挨打事件。“轻的遭训斥,重的被暴打,还有的身上被泼了污物!”一名在市立医院工作了十几年的医护人员感慨地说。
记者从岛城各大医院了解到,患者及家属暴力对待医护人员的事情如今几乎每天都会在岛城大大小小的医院里上演。急诊室是各个医院里发生暴力袭医事件最频繁的科室,产科和骨科也相对较多。岛城一家大医院急诊室主任无奈地说:我们急诊部几乎每天都有医生和护士遭到无理谩骂甚至殴打,20多个医护人员不管男女都有过被暴力对待的经历! “医闹”也成为困扰岛城医疗机构的头疼事。一些病人家属在发生医疗纠纷之后,不是与医院进行正常沟通,而是纠集家人或者其他人员来医院扯横幅、摆花圈闹事影响医院正常运行,以此来给医院施加压力。
医疗纠纷增多 诉讼索赔耗时
暴力袭医和“医闹”事件多数是因为各种医疗纠纷引起的。记者从岛城一家大型医院了解到,大的医疗纠纷每年就要处理80多起,小的纠纷更是每天都有。负责实施我市医疗事故鉴定的市医学会,每年要组织近百场鉴定会。记者从司法部门获悉,每年还有二三十起医疗纠纷要诉诸公堂。
在遭遇医患纠纷之后,为何有人选择“医闹”?从表面上看,无非是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而实际上,袭医事件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一位专门处理医疗纠纷的负责人说:医药费用增长快过、医患信息严重不对称是深层次的原因。
如今看个感冒都得花上百元钱,住院就得花数千甚至上万元,病人对医疗效果期望过高,造成医患关系紧张。此外,长期以来,患者在医疗服务中都是处于被动地位。是否需要检查,做哪些检查,是否需要用药及用什么药都是由医生决定的,患者只能无条件服从。同时病历、处方、医嘱单、手术记录等都由医院和医生保管,患者一般很难查到。
于是,一旦发生纠纷,很多情绪失控的患者家属就选择了通过聚众阻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方式来发泄情绪,并希望以此能够获得经济上的补偿。比起复杂的医疗诉讼程序,以及漫长的维权之路来说,用“医闹”来解决问题无疑是一种“捷径”。
家属哭喊冤当事人服判
上午10时,董某和同案的5个人一起被带入法庭,这些被告人都是去世的董某的家属。看到亲人上了被告席,旁听席上一些家属顿时泣不成声。“怎么穿上囚服了。”“他爹去世了,谁能不冲动。”董某的亲属嘟囔着。听完判决结果,董某一名男性亲属高喊冤枉,另一名家属则上前捂住他的嘴巴,叫他别激动。董某的一名女性亲属当庭哭晕过去。法警将她搀扶起来,唤醒送出法庭。董某背对旁听席,低着头,没有回头看一眼。他表示服判,不再上诉。
法官介绍,从前有因为医患纠纷追打医生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但纠集人员到医院烧纸、殴打医生和工作人员的“医闹”还是第一次被送上法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