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tih 医生与大家分享了 1 例病例报告,该报告于 2010 年 7 月发表于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上。
葡萄球菌相关的边缘性角膜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角膜疾病,常继发于睑缘炎。边缘浸润灶(也有零星浸润)常发生于眼皮与角膜交界处。典型为灰白色、边界清楚,位于角膜缘内约 1 mm 处,且浸润灶与角膜缘间有透明角膜。浅层血管穿过透明角膜到达病灶,病灶不断进展。治疗方法包括注意眼睑卫生,从而减少细菌毒素产生;局部使用抗生素和激素。该报告首次报道了局部使用环孢素治疗边缘性角膜炎。
患者男性,19 岁,主因「左眼眼红、不适、畏光以及视力下降」就诊。既往有 3 年睑缘炎和 8 月角膜炎病史。曾在外院就诊,局部使用抗生素,非类固醇以及类固醇激素,包括氟米龙、地塞米松滴眼液,症状未缓解。
左眼最佳矫正视力为 0.1,眼压为 15 mmHg。裂隙灯检查显示上睑睫毛凌乱结痂,睑结膜有乳头,结膜充血严重,下方角膜新生血管长入,累计瞳孔视轴区(图 1a)。眼底检查正常。诊断为睑缘炎相关性边缘性角膜炎。眼睑和结膜培养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睑缘炎诊断明确。
建议注意眼睑卫生,局部应用 0.05% 环孢素滴眼液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2 周后患者症状开始减轻,治疗后 6 周患者基本治愈。结膜充血和角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图 1b),最佳矫正视力达到 0.5。环孢素治疗 6 个月后,患者无复发。
图 1 a 为环孢素治疗前,结膜充血,角膜新生血管;b 为环孢素治疗后 6 周
近 20 年来,环孢素作为一种全身免疫调节剂成功应用,但直到 2003 年,0.05% 环孢素混悬液才被 FDA 批准在眼科应用。研究表明,局部应用环孢素可以减少活化 T 淋巴细胞表面标记物、促炎因子和凋亡细胞,增加结膜上皮杯状细胞密度。
许多慢性眼表疾病有干眼的特征,这些疾病对环孢素的反应有待评价。研究表明,环孢素对于治疗春季角结膜炎、特应性角结膜炎、眼酒渣鼻、后部睑缘炎、隐形眼镜不耐受、移植物抗宿主排斥反应、木样结膜炎、疱疹性基质性结膜炎、点状角膜炎以及边缘性角结膜炎有效。
此病例首次报道了环孢素应用于治疗边缘性角膜炎。由于边缘性角膜炎为一种免疫介导的角膜疾病,且该患者对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不佳,故考虑使用环孢素滴眼液。治疗后 6 周,患者角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
由于激素应用的广泛性、有效性以及低成本,激素使用仍为边缘性角膜炎的主要治疗。然而激素长期使用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此报道表明,0.05% 环孢素治疗边缘性角膜炎有效,在激素治疗失败或存在使用激素高风险的病例可考虑使用环孢素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