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疾病 → 角膜炎 → 诊断治疗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全方位

http://www.cnophol.com 2009-4-3 12:59:56 中华眼科在线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多系原发感染后的复发。由单纯疱疹I型病毒感染所致,原发感染常发生于幼儿,表现为唇部疱疹、皮肤疱疹。眼部受累则多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原发感染后病毒在三叉神经节内长期潜伏,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如热病后,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后,均可复发。近年来本病有增多趋势,可能与此有关。

    临床表现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起病前常有感冒或发烧病史,或角膜擦伤,或局部及全身使用激素,或劳累等。初起角膜上皮呈小点状混浊。轻度睫状充血,有畏光、异物感。继而形成小水泡,小水泡很快破裂,并相互连接,形成树枝状浅溃疡(临床诊断为树枝状角膜炎)。疼痛、畏光、流泪、睑痉挛症状加剧。角膜知觉减退。这种溃疡如不向周围及深层发展,历时数天至数周可愈合,留下少许瘢痕混浊,对视力影响不大。树枝状者久治不愈或使用了激素,则病变向深广发展成地图状(地图状角膜炎),症状又复加重,并常继发虹膜睫状体炎,但通常无前房积脓,提示有细菌混合感染的可能。炎症消退,溃疡愈合,多留下一定程度的瘢痕和新生血管,危害视力。
 
    单疱角膜炎的另一种临床表现是盘状角膜基质炎,是角膜组织对抗原物质的一种免疫反应。症状较缓和,病程长,表现为角膜水肿、增厚、后弹力层皱褶,但上皮完整,不染色。

    诊断

    1.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如典型的树枝状或地图状炎症。

    2。点荧光素染色,用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溃疡被染成绿色,中央部溃疡染成深绿,其周有一淡绿色的边缘包绕是其特征。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点O.1%疱疹净或1%无环鸟苷或1%三氟胸腺嘧啶,在急性阶段,每1-2小时点1次。晚上涂O.5%疱疹净眼膏。

    (2)用人类白细胞干扰紊和抗病毒药物合并使用,可以缩短病程,促进溃疡愈合。

    (3)一般情况下禁用皮质类固醇。但对盘状角膜基质炎,或溃疡已愈合,可在抗病毒药物配合下滴用皮质类固醇。

    (4)有虹膜睫状体炎时,要及时点阿托晶散瞳。

    (5)有前房积脓时,应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

    2.中医药治疗:树枝状、地图状角膜炎相当于中医之聚星障,盘状角膜基质炎相当于混睛障。

    (1)肝经风热:黑睛骤生星翳,色灰白,抱轮红赤,羞明流泪,碜痛,或伴鼻塞、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柴胡、荆芥、防风、羌活、白芷各10克,川芎、黄芩、桔梗、前胡、板蓝根各12克,甘草6克。

    (2)肝胆火炽:星翳扩大加深,如树枝、地图状,白睛混赤,畏光流泪明显,口苦溲黄,舌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草、木通各10克,甘草6克,柴胡、泽泻、车前子、生地、归尾、栀子、黄芩各12克。

    (3)湿热蕴伏:反复发作或缠绵不愈,头重胸闷便溏,口黏而腻,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化湿清热。

    方药:杏仁、半夏、厚朴、通草、竹叶各10克.苡仁15克,蔻仁6克,滑石块45克。

    (4)阴虚夹风:病情日久,迁延不愈,星翳疏散,抱轮微红,诸症较轻,舌红少苔,脉细或数。

    治法:滋阴祛风。

    方药:生、熟地各15克,当归、牛膝各12克,羌活、防风各10克。

    来源:中华眼科在线

(责编:duzhanhui)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眼科,中华眼科在线,角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信息
      热门图文

    击破黑眼圈和干纹4大法

    魅力眼妆“眼”绎“睛

    扮俏完美双睫 简单刷出

    秘黑线条如何打造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