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科主要收治玻璃体和视网膜病及视神经病等,临床上以玻璃体及视网膜病变为最常见。主要有各种原因如出血、炎症等引起的玻璃体混浊、复杂性眼外伤、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DR等复杂性视网膜血管疾病。临床上病情复杂,常并发全身性疾病,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术后并发症多见,而且预后欠佳,所以做好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现将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疾病的护理如下:
一、术前护理
一) 1、患者入院后按内眼护理常规护理。患者精神紧张,对复明要求迫切,对手术效果顾虑重重,针对患者心理状况,作好解释安慰工作。说明手术目的及必要性让病人和家属对治疗都有所了解。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与医护人员合作,争取良好的医疗效果。
2、术前了解患者全身情况,避免血糖、血压过高引起全身疾患。血糖应控制在8.0mmol/L以下,应向患者说明不要为了手术而盲目减少饮食或自服药物加量等降低血糖从而导致低血糖的发生。血压高者应稳定其情绪,用药物控制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术中备心电监护。
3、术日晨间应少食或禁食以防止术中呕吐。合并糖尿病者给予糖尿病饮食,应用降糖药物按常规测血糖。
4、对网脱患者,根据视网膜裂孔部位不同,采取相应的体位。
(1)裂孔在视网膜下方者取半坐位。
(2)裂孔在上方者取仰卧位。
(3)裂孔在鼻侧或颞侧。应使头部偏向裂孔侧。同时嘱患者术前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防止网膜脱离范围增大,减少网膜下液。
(4)术后需俯卧位患者,应指导练习其正确体位。
(二)作好术前检查如视力、视野、眼压、眼底、VEP+ERG(以了解网膜功能),荧光造影等。护士应了解这些项目的检查结果。
(三)护士应了解手术治疗的目的及原则。
1、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主要是采用巩膜外硅胶垫压,巩膜环扎或玻璃体切割,气体或硅油玻璃体腔内充填等手术方式使视网膜复位,恢复视网膜功能,以恢复部分视功能。
2、严重的眼内感染性炎症,应早期采取玻璃体切除和抗菌药物灌洗。以控制感染,保存眼球,并尽力恢复部分视功能。
二、眼局部护理
1、术前遵医嘱洗眼,清洁结膜囊。
2、术前遵医嘱用抗菌素眼水点眼,对结膜囊进行预防性处理。
3、术前1.5h美多林—p眼水点眼,每隔5分钟1次,连点4次,以使瞳孔充分散大,有利于术中对眼底的观察。双氯芬酸纳眼水术前点眼,每5分钟1次,连点2次,以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并维持术中瞳孔散大状态。
三、术后护理
(一)执行眼科内眼术后护理常规。
(二)遵医嘱给予患者正确卧位。作气液交换或硅油注入术后的患者需俯卧位。俯卧位能使视网膜裂孔处于高位,注入的气体或硅油在裂孔处,借其表面张力使裂孔处网膜与脉络膜粘附,将裂孔封闭。还可避免因填充物与角膜,晶状体接触,引起并发症。为了减轻疲劳,也可以在头低位的前提下,让患者短时间坐位。玻璃体腔注入空气者,一般7天左右气体吸收,注入惰性气体者须一月左右,其后可停止特殊卧位。注入硅油者,术后3~5天取俯卧位,以利于硅油界面的形成,术后可根据术眼情况,决定俯卧位的时间,需耐心向患者讲解保持正确卧位的重要性,让病人理解,如果不能按要求卧位,可能导致手术失败。
(三)因手术创伤大,术后患者术眼疼痛明显,恶心呕吐,应仔细观察疼痛的性质,遵医嘱用药。
(四)为了预防感染,俯卧位用的海绵圈、海绵垫必须专人专用。保持眼部清洁与伤口无菌。观察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并随时更换,保持其干燥。术后早期点眼严格无菌操作,点眼毕,应帮助患者恢复合适的体位,睡前戴防护眼盾,避免外伤。
(五)防治高眼压及出血。高眼压可由出血、炎性渗出、瞳孔阻滞、气体膨胀等原因引起。术后应避免一切使眼内压升高或出血的动作。如咳嗽、打喷嚏、呕吐、突然移动体位等。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因便秘而用力排便。可遵医嘱给予缓泻剂。患者如有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眼痛,应首先考虑为眼压升高,立即通知经治医师,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