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近视病因
目前对近视的病因还没有最后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导致近视的发生与环境、遗传和体质健康因素有密切关系。
1.遗传因素:高度近视具有很强的遗传倾向,遗传可表现为家族性和种族性。
(1)家族性:双亲均是高度近视眼,其子女100%为近视。双亲有一方为高度近视,其子女有50%为近视。双亲均为近视基因携带者,其子女有25%为近视。
(2)种族性:黄色人种近视眼发病率高,可达50%,白种人次之,黑人无论居住在哪里发生率均很低,即使在移民中调查也是如此。爱斯基摩人、冰岛人近视发病率也很低。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很多,主要为长时间近距离工作。
(1)学生处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阅读、书写的学习环境,对单纯性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起着主要作用。
(2)学习用眼习惯不良,如读写姿势不端正,眼书距离过近,在暗光下或经常躺着、乘车、走路时看书,以及看电视时间过长,距离过近等都是引起近视发生的重要原因。
(3)学习环境不良,如学校或家庭的采光照明条件差,课桌椅高矮不适合学生身材等。
以上这些原因都会造成眼的调节和睫状肌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或痉挛,导致晶状体的凸度增大,屈光力过强,有可能使单纯性近视眼进一步发展。
3.体质因素:体质弱,营养不良或缺乏某些营养素或某些微量元素如锌、铜、铬等,以及患过某些传染病或慢性疾病等,对近视的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学生近视眼的发生是受遗传、环境、体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环境相同条件下,遗传决定了个体发病的易感性,环境因素可以诱发并促成近视的发生发展。近年来,随着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近视负荷明显增加,各地学生近视眼患病率有大幅度增加的趋势,说明环境因素对学生近视的发生影响很大,并在起着主要作用。从预防角度出发,应当把改造环境因素,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放在预防措施的首要位置去抓,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近视的发展过程
1.假性近视,即调节性近视。晶状体和睫状肌紧张性痉挛,导致远视力减退。例如看书,在正常距离时字迹模模糊糊,就会不由自主越拿越近。这种近视由短时间视力疲劳引起,眼轴正常,休息后视力恢复正常,称假性近视。近视度数不超过300度,散瞳验光是时睫状肌松驰,视力会改善,甚至恢复正常。
2.半真半假性近视。假性和真性近视的中间阶段,平时有近视表现,散瞳验光时度数降低,但不完全消失。因为近视发展到这时已含有假和真两种成分。假性的原因是因睫状肌紧张痉挛造成的,可以纠正。真性成分一是晶状体弹性出现不可逆下降,二是眼轴轻度伸长。
3.真性近视。眼轴明显伸长。每伸长1mm(正常24mm),会增加相当300度的近视,这种近视在散瞳验光后也不能逆转,只有通过戴镜来校正。真性近视一般到20岁后停止发展,近视度数一般不超过600~700度。
上面说的近视发展过程,阶段间无明确界限,具体到个人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出现近视越早、时间越长、拖延治疗又不重视用眼卫生,程度越严重,越可能朝真性近视发展,近视度数越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蓝莓眼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