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角膜移植的排斥反应要从预防和治疗两方面人手。预防排斥反应就是减少排斥反应发生的机会,而并非完全杜绝排斥反应,主要的方法和设想有:
1.减少供体抗原的差异性,尽量找与患者抗原类型相同的供体角膜。
2.减少供体携带的抗原量,刮除供体角膜上皮,在高氧条件下进行移植片的器官培养,对移植片进行紫外线照射,这些做法可以减少移植片所携带的抗原,杀伤一些可能诱发排斥反应的细胞。
3.减少患者的反应性,主要在术前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抑制炎症反应,及阻断新生血管长入移植片。
4.采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细胞的分裂繁殖。
5.干扰淋巴细胞对移植片的破坏过程,从而阻断排斥反应的进行。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一般不可能发生在10天之内,使用足量的皮质类固醇,术后2-3月内也很少发生排斥反应。发生排斥反应的高峰时间是在术后4—18个月,以后发生率逐渐下降,排斥反应常因为拆线、皮质类固醇减量和感冒而诱发,主要症状为视力下降。眼球充血、怕光和流泪,而且角膜移植片发生混浊。
对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治疗,临床上主要措施有:
1.皮质类固醇的应用:这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排斥反应的药物,在应用过程中要坚持足量、规则和缓慢停药的原则,出现排斥反应后要加大用药量,同时应该注意可能引起眼压升高等并发症。
2.环孢霉素A的应用:这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抑制剂,一般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后使用。
3.其他一些药物,如前列腺素抑制剂、消炎痛和阿司匹林,对免疫排斥反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细胞毒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和阿糖胞苷,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须在内科医生的指导下慎用,因为这些药可能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和全身感染。
4.对角膜上的新生血管可进行烧灼,以阻止其生长。
5.如果已经发生排斥反应而治疗无效,移植片混浊,可考虑做第二次角膜移植术。 来源:福州眼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