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纷纷嚷嚷的候选手术声音中,究竟应该听信那一种呢?
激光矫正近视的历史本不长,从1993年引进到现在,也不过十年间,因此在选择就诊医院时,更应该在意这一项目在所诊医院开展的学术背景、运行模式、硬软件的配套情况。
说起硬件,也有人会比较“第八代激光”或“第十代激光”。其实,“代”的概念用在市场推广上有很多时候是不恰当的,某一激光制造商的“第十代”,也许与另一制造商的“第五代”不相上下,在纯粹研究范畴,又可能仅仅都是“第四代”。打比方,我们购置“松下”、“索尼”或“苹果”电脑,重要的是获得它们的最优配置。
当然更多人关注的是手术医生,诊治医生的资历、理论和临床技能是对手术最终结果最有力的保证。有些医生由所在医院包装“著名”,有些医院常邀请“著名专家”穿梭手术,因此患者在选择的时候宜作鉴别。
选定了医院和医生,就要开始检查。会有患者期待“最快速”检查。应该指出,严肃的手术治疗必须有严格而循规甚至是刻板的检查程序,任何一步被“跳过”都有可能潜伏风险。
许多人会被手术名称弄糊涂,如LASIK,LASEK、或是Epi-LASIK。幸运的是,在一个规范、公正、理论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面前,方案通常可以由医生来给出。这个方案的原则是:尽可能微创,尽可能安全,尽可能符合病人的远期利益和医学社会伦理。比如对于一个轻度近视的患者,医生首先应该向他推荐LASEK还是LASIK?我偏向前者。特别是在我国,有些轻度近视的青年因参军、招工等原因要求激光手术,更应推荐无远期顾虑的LASEK为首先,而不是单纯强调“LASIK恢复快就选LASIK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