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0日,就是全国第31个教师节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三尺讲台之上,老师总是能够对学生们施以仁爱之心,一遍遍不厌其烦的灌溉知识,教做人的道理,学生也在老师的尊尊教诲之中慢慢的成长。老师的用心良苦,终会换来桃李满天下。然而,老师的健康问题却一天天的受到威胁。
教师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有其特殊性,如长期伏案,用眼过度,近距离频繁使用电脑,经常接触粉笔灰等,造成这一群体的眼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大部分患有近视、视疲劳、干眼症、结膜炎、飞蚊症以及眼睛过早老化等疾病。尤其是中年教师,即使没有什么眼病,到了40岁以后,多数人的视力敏锐度、对比度也开始下降,多种眼病在他们中间的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
根据上海的“万名教师眼健康大调查”统计结果,屈光不正(即近视、散光)是教师眼健康的头号杀手。数据显示,在目前所有接受检查的教师中,屈光不正的老师占到了80%,其中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的近视患者的比例竟然高达三成。
参与调查的教师中,100个里只有4个是眼睛健康的。对用眼频繁的教师群体而言,高度近视不仅仅是“看不见”、“看不清楚”的问题,如果不加控制、干预,高度近视中的很多人,会并发视网膜脱离等眼病,甚至导致失明。在和这些老师深入接触以后发现因为工作任务的繁重导致他们对眼病的重视程度远低于普遍水平,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于视力问题都采取一种漠视的态度,很多人从未坚持正规的治疗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直到实力完全丧失。
因高度近视而引起的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正威胁着老师们的眼睛健康。由近视引发这些眼底疾病的比例为15%!这个数字大大超出了眼科专家的预计。下面介绍几个老师们日常应该关注的几个眼病
黄斑变性—最易“伪装”成老花眼
调查发现,高达80%以上的受调查者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黄斑变性,甚至误认为仅仅是得了老花眼,或是眼睛眼白上的黄色色斑。眼球眼白上的黄色斑点有可能是脂肪的沉淀、胬肉,可以通过手术解决(若为色素则否);但眼科专业中常常提到的黄斑是眼睛的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是视光在眼底成像的关键,一旦出现病变,会出现中心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严重者可造成不可逆转的失明。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为看见的物体出现变形、扭曲,进而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视野暗点、对比敏感度下降导致辨色异常,阅读能力下降、色觉功能减退等。因此,专家建议,55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吸烟史,或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人,尤其应注意预防。生活中应注意戒烟限酒;注意避免强紫外线照射,户外活动戴变色镜或帽子;多吃富含维生素和叶黄素的食物。
这里介绍了两个自检黄斑变性的小招数:一是可以在家中盯着房顶、窗框等边缘是直线条的物体看,如果线条弯曲变形就有可能是黄斑变性;二是当睁开一只眼时,闭上另一只眼,睁开的那只眼睛看不清时就要警惕,需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是否有黄斑变性。
青光眼-----不要关灯玩手机、用电脑、看电视等电子设备
数据显示,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性眼病,50%的盲人因此失明。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它主要是因眼压增高而引起视盘凹陷、视野缺损,最终可能导致失明。专家指出,青光眼是不可逆的眼疾,正如人体的肝脏一样,一旦损伤,无法恢复到原有的最佳状态。
临床表现 青光眼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前者起病急,出现眼胀、头痛、视物模糊,看灯时周围有红绿彩圈,多在情绪波动后、劳累时、或暗处停留太久时出现;而后者发病往往没有自觉症状,常因病变到晚期因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才发现。
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以上症状、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人,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定期复查。此外,高度近视眼患者、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到医院做眼压测试、眼底检查、视野检查。在预防方面,一要避免过度用眼,疲劳用眼;二是在合理光照下学习、看电视等,不在黑暗环境中呆太久,尤其如今大屏幕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大范围使用,很多病人就是长期在晚间休息过程中,关灯看手机和平板电脑,殊不知这种习惯会给眼睛造成非常严重的损伤,长此以往,如黄斑变性、青光眼等不可逆的眼疾不可避免;三是要调节心态,控制情绪,避免大怒大悲;四是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
白内障------赏月可看见两、三个模糊的月亮
白内障是目前世界上排名第一的致盲眼病,是一种进行性晶状体浑浊病变。事实上白内障并无具体的年龄限制。当眼球的晶状体囊膜损伤后,失去了保护晶状体的保护层作用,从而引发晶状体蛋白新陈代谢紊乱,并发生变性,导致晶体浑浊,如同牛奶过期变质产生的絮状钙化物。晶状体由透明变成不透明后,势必阻碍了光线进入眼内,导致视力模糊甚至失明。白内障可以通过摘除浑浊晶体,植入人工晶体使患者恢复视力。白内障到了后期,患者视力下降明显,甚至只能数得清眼前的手指。在白内障眼疾发展过程中,可伴有青光眼等多种并发症。
临床表现 视物模糊,有重影,这也就是我们刚提到的中秋时节,白内障病人赏月时,眼内会出现两三个模糊重叠的月亮。
预防白内障或延缓其发展,需注意用眼卫生;户外活动注意防紫外线,戴变色眼镜或戴带檐的帽子;常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和五谷杂粮等。此外,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手术治疗能较好恢复视力,降低并发症风险。
屈光不正------不健康用眼易造成
眼球构造像一个照相机,屈光系统可以比作镜头,瞳孔好比自动光圈,晶体的调节作用犹如调整照相距离,而视网膜则是最理想的彩色底片。正常眼的屈光力和眼球前后轴的长度是互相匹配的。眼在静止状态下,5米外远距离物体发来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象,即屈光正常;否则,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或视网膜之后,也就是平时统称的屈光不正。
造成屈光不正的原因很多,其中遗传因素是很重要的原因,而不合理的用眼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不注意用眼卫生,或光线不好,造成眼与书的距离太近,或看书时间过长,或走路,坐车看书等都可造成眼睛过度疲劳,也易促成屈光不正。
不同屈光不正的临床表现
1、近视:看远处物体模糊,而在近距离工作时,稍用调节即可看清细小目标;但高度近视眼,工作时目标距离很近,两眼过于向内集合,这就会造成内直肌使用过多而出现视力疲劳症状。
2、远视:轻度远视,用少部分调节力即可克服;远视眼由于长期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很容易发生视力疲劳症状。
3、视力疲劳症:指阅读,写字或做近距离工作稍久后,可以出现字迹或目标模糊,眼部干涩,眼睑沉重,有疲劳感,以及眼部疼痛与头痛,休息片刻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此种症状一般以下午和晚上为最常见,严重时甚至恶心,呕吐,有时可并发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或麦粒肿反复发作。
4、散光:屈光度数低者可无症状,稍高的散光可有视力减退,看远、近都不清楚,似有重影,且常有视力疲劳症状。
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用眼过度,注意照明、姿势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高度近视者随年龄增长,应重视眼底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