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由浙江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办,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等协办的2016年浙江省眼科学学术年会启动。专家学者聚焦眼科领域的新进展、新动态、新成果。其中一项关于盲人触觉敏锐的研究引发与会者关注。我们看看专家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瞿佳教授团队在视觉认知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研究,于今年4月刊载于《Cell》子刊《Current Biology》(《当代生物学》)上。这项研究初步明确了视觉和触觉是有紧密联系的,并且互相促进,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世界。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一般盲人的触觉、听觉都很灵敏,他们用手摸盲文获取知识,用手抚摸朋友的脸来辨识人。在老百姓的认知中,一个人如果没了视觉,耳朵和皮肤感知就特别敏感,生怕漏掉什么信息。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大脑中枢系统视觉中枢“停用”,日积月累,大脑就调整优化了触觉和听觉的感知机制。不过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臆想,是否真的有依据支持这些主观判断?
视觉、触觉是大脑中的一对好朋友
在人类认知系统中,主要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系统来获得外界信息的,其中视觉和触觉是人类大脑最重要的两种感知系统,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尤其是两者的交互作用,使人类能更精确、更全面地认识世界。但是,至今这种交互模式是先天固有还是后天发展的,始终未能明确知晓,人类认识系统中的视觉和触觉研究给致盲患者视觉康复带来了很大困惑。
视觉和触觉的关系研究灵感最初来自于一个哲学问题:17世纪的一位哲学家Lock在《人类理解论》中提出,一个盲人自打出生就看不见任何东西,当这个患者初次获得视觉后,他能否通过视觉辨别之前通过触觉辨识的物体。他原来一直用手摸东西来传到大脑里产生认知,一旦他用眼睛看见这个东西,传到大脑里,这样的信息输入和他之前用手触摸所产生的大脑信息是否一样?换句话说,我们人类的触觉系统和视觉是否存在某种信息交流方式,视觉和触觉二者是一对好朋友,能相互帮助,相互沟通,还是各自为营,井水不犯河水?
我们多年前在温州建立了视觉与其他感官交互模式的研究平台,通过对形觉剥夺(先天盲)患者跟踪探索,观察到患者在视觉康复过程中感观系统、记忆系统与视觉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变化,突破性地发现了形觉剥夺患者在首次使用视觉系统观察环境的24分钟内即获得“精确指向和抓取”功能,视觉认识水平在第二天和第三天进一步提升。大量的研究和深入分析,揭示了人的视觉与触觉及运动系统的初始交互作用的机制,明确了视觉、触觉和运动系统的交互作用神经回路属于“先天固有”,一旦开始用眼即可短时间内将其激活。此项全新发现为人类大脑高级视觉认知功能发育理论奠定了关键的科学依据,并对先天性形觉剥夺患者视觉康复及治疗提供了全新的临床思路。
视觉、触觉有先天性信息交流
我们的研究揭示,视觉和触觉存在先天性的信息交流。当一个盲人视觉功能恢复,不需要太多的学习,就能基于原来靠触觉听觉建立的感官世界,快速丰富认识,无须太多地学习和重新认知。当然他的认知并不像正常人那么全面,那么立体,这是由于视网膜成像没有像正常人那么好所致。对于这一类先天看不见的患者,比如先天白内障儿童,当白内障疾病根治后,视觉系统修复,他的视觉康复和认知康复会很顺利。
同时这项研究也帮助我们解释了自身大脑的某些奥秘。目前全世界范围的脑认知研究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美国和欧洲投入数百亿资金进行脑认知研究,这是因为21世纪大脑是唯一一处未被清晰解释的领域。视觉和触觉是大脑的两项重要高级认知功能,存在联系。对视觉和触觉关系的研究为人类高级的认知功能再挖掘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人类攻克大脑研究为大家指明了一个可行的方向。
触觉、听觉补偿机制还需更多研究
我们之后的研究重心会侧重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我们现在已经明确视觉和触觉有先天的联系,但到底有多深,有多少程度的信息交流呢?也就是说用触觉感知一个东西的形状,那么质感,纹路,密度也能否从触觉系统传递到视觉系统呢?
另外一方面,既然视觉系统和触觉系统先天存在交流,当一个人原来能看见,突然看不见了,大脑中主导视觉和触觉的区域能否改变呢?是否会发生补偿机制?就像一个盲人,他虽然看不见,但他的触觉和听觉灵敏度提高,来补偿他缺失的视觉系统,这种补偿是否是因为缺失的视觉中枢系统在帮助他的触和听觉中枢系统,把自己的功能借给触觉系统呢?这些还需要科学家的继续深入研究。(朱永基)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