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手术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显微手术。它的出现被认为是眼科治疗史的一大革命,使许多过去被认为不治之症的眼疾获得治疗。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与经验的积累,手术适应症不断扩大,在发达国家的眼科中心,玻璃体手术仅次于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成为第二位主要的眼科手术。
玻璃体手术的主要器械为玻璃体切割机,它由一组金属双套管组成,外管上有一小孔,用以吸入玻璃体,玻璃体被吸入后立即由前后往返运动的内管上的刀刃将其切断,并通过内管及与其连接的硅胶管吸出眼外,收集于收集瓶中。吸出玻璃体的吸力由术者通过脚踏开关控制,切割速率亦可调,每分钟一次直到近千次。切割玻璃体尤其是近视网膜处的玻璃体宜用低吸力,高速率。内管上的刀刃由氮气或压缩空气将其推向前,通过弹簧装置又恢复原位,如此反复,将吸入的玻璃体切断。为补偿切除的玻璃体,保持正常的眼内体积及眼内压,需要不断地向玻璃体内输入液体,常用谷胱甘肽—碳酸氢钠—林格氏液。将输液瓶悬挂于距眼球50到100cm高处(高度可经脚踏开关调整),通过静脉输液管连接到插入眼内的4mm长的金属管,利用重力不断向玻璃体腔滴注液体。作前部玻璃体切除可利用手术显微镜的同轴光源照明,但切除后部玻璃体或在视网膜上操作时,需要插入一导光纤维作眼内照明,同时在角膜上放置不同的接触镜,用来抵消角膜的反光,观察不同的手术野,这就是所谓的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
玻璃体切割头,导光纤维的直经均为0.89mm。随着手术的发展,不断研制出许多长短不同,角度各异,功能不同的显微手术器械,如各种玻璃体手术用镊、剪、钩等,其直经均与切割头相同,因而经同一巩膜切口插入眼内,轮换使用。
除玻璃体切割机及手术器械外,作较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还应备有水下电凝器,凝固出血的新生血管或视网膜切开口用;气液交换机用来进行眼内气液交换;眼内激光机作术中封闭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光凝用。手术显微镜更是玻璃体切割的必备器械,并且要求功能齐全,方能适应这种复杂精细的手术。
现代玻璃体手术的适应症日益扩大,不但能切除玻璃体腔内的病变玻璃体,还能向前切除软性白内障,瞳孔膜,进入前房的晶体、玻璃体、血液;向后能清除视网膜表面的机化物。手术范围除角、巩膜外,几乎遍及整个眼球,使过去许多不能治疗,甚至无法想象的疑难病例得到医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