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工晶体表面处理
肝素通过共价结合到PMMA[10],使人工晶体表面的疏水性变成亲水性,减少细胞在其晶体表面的沉积、降低血-房水屏障的破坏和后囊纤维化。表面肝素化人工晶体的这种作用,临床上已得到验证。研究表明,采用IV型胶原或四氟化碳处理的人工晶体,同样可减少术后炎症的反应和PMMA引起的后囊纤维化。
人工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的过程中产生细胞因子和前列腺素E(PGE)。前列腺素是眼内炎症的主要介质。非激素类抗炎药物是一种潜在的PGE合成的抑制剂。能减少白内障术后的炎症反应。最近Nishi等[13]通过体外培养的人工晶体上皮细胞对3H-TdR和H-脯氨酸掺入率的检测,研究了非激素类药物双氯灭痛和消炎痛对人工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均能显著抑制人晶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胶原合成。在此基础上,他们[14]用0.1%和1%的消炎痛溶液浸泡人工晶体24小时后植入兔眼,结果显示0.1%消炎痛对细胞增殖无影响,1%消炎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与开始使用的剂量有关,但能明显减少术后的炎症反应,并且对视网膜、脉络膜、角膜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它的明显不足是:1%消炎痛处理过的人工晶体,显微镜下表面粗糙、混浊,虽然覆盖物能很快吸收,但有可能影响它的光学质量,因此如何维持它在眼内的有效浓度,以及使用什么样的药物载体,还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尚待解决。另外它们的作用机制是否是由于细胞毒作用,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三、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
眼内使用抑制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药物应具备:(1)有效地抑制细胞的增殖;(2)药物必需适合注入前房,其有效药物浓度能够维持足够长的时间;(3)对角膜及其它眼内组织无毒性[15]。目前有关抑制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正在研究之中。药物学方面研究最多的是抗增殖药物,如秋水仙碱、5-氟尿嘧啶、斑柔毒素和甲氨蝶呤等。这些药物对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均没有特异性,并且不可避免地会对眼内其它组织产生毒性。近几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生长因子与后发性白内障之间的关系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对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结构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David等[16]利用晶体上皮细胞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特点,把bFGF和有毒性的蛋白(Saporin,SAP)用化学方法结合成复合物(FGF-SAP),剂量在1-10ng之间,能明显抑制牛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并认为这种抑制与影响bFGF受体表达有关。后来又比较了此复合物与基因重组FGF-SAP(rFGF-SAP)作用。研究表明它们可抑制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11]。低浓度下,曝露24小时和30分钟,作用大致相同;高浓度下,则随曝露时间的延长,毒性增加。其机制可能是FGF或 fGF-SAP先结合细胞外基质中的硫酸肝素,以低亲和力的复合物储存在细胞外基质中,然后被转运到细胞膜表面,与细胞膜表面的高亲和力受体结合,引起 fGF受体的内在化, SAP阻止蛋白质的合成,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为了限制毒素结合到正常的组织上,尤其是虹膜上皮、基质及睫状体上皮,作者将 fGF-SAP结合到水凝胶人工晶体上[18]。然后植入兔眼,术后2个月取出观察,发现很少有细胞和蛋白质沉积,且无任何可检测到的临床副作用,这种结合物可以达到最低有效毒素浓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毒素产生的副作用。
与其它抗增殖药物相比, FGF-SAP能特异地结合 fGF受体,对靶细胞的毒性作用更具有特异性,另外它还可被水凝胶人工晶体所载运,能特异地结合晶体上皮细胞的FGF受体,因此对预防后发障而言,应该有比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四、展 望
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的研究,目前还没有突破性进展。 fGF-SAP虽然能特异地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但对角膜内皮细胞和视网膜的影响还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确保 fGF-SAP在眼内安全应用。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生长因子的应用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Obstbau M ,et al .Implant Ophthalmol ,1988,2:110 Apple DJ et al .Surg Ophthalmol .1992,37:73 Ravalico G et al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6,22:98 Mamalis N et al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5,21:99 Ohmi S et al,.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3,19:348 Hansoen SO et al .J Cataract Refract Surg,1998,24:605 Downing JE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86,12:651 Maltzman BA et al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89,15:646 Yamada K et al .J Cataract Refract Surg,1995,21:697 Philipson B et al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2,18:71 Miyake k et al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2,18:153 Eloy R et al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3,19:364 Nishi O et al .J Cataract Refract Surg,1995,21:574 Nishi Oet al .J Cataract Refract Surg,1995,21:461 Power WJ ,et al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4,20:287 David T et al .J Cell Physiol ,1992,153:483 Behar cohen FF et al.Invest Ophthalmol Vis Sic ,1995,36:2425 Behar cohen FF et al.Invest Ophthalmol Vis Sic ,1995,36:2435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