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后巩膜加固术后胶原变化
作为针对病理性近视病因进行治疗的后巩膜加固术,是在巩膜变薄的部分,用不同种类的加固材料对其加固,增强这一部位球壁,防止眼轴进一步延长,保护已损害的视网膜、脉络膜,以达到稳定屈光度、阻止视功能进一步恶化的目的。术后胶原变化从以下两方面阐述:
5.1 胶原产生及替换
加固术本身及加固条带均可造成宿主局部损伤,进而引起伤口炎症反应,当急性炎症反应消退后形成肉芽组织,这些肉芽组织围绕植入物形成纤维囊,包括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慢性炎细胞等,其中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胶原在组织内沉积,随时间进展,胶原与组织功能相适应,Ⅰ型胶原替代Ⅲ型胶原,而后胶原沉积逐渐减少,达到稳态,此时排斥反应最小。Ⅰ型胶原是致密纤维组织中最主要的间质胶原,胶原粗大,排列整齐,强度大,抗张力强,适于牵拉变形,吸收传递应力;Ⅲ型胶原纤维细小,呈网状,抗张力弱,被认为是一种伤后的初期胶原。Ⅰ型胶原替代Ⅲ型胶原后,组织抗张力增大,对眼内压的抵抗力增强。
加固物周围纤维囊形成是机体对异体的生物学反应,不能被消除,其最终的平衡状态以纤维囊基质内Ⅰ型胶原代替Ⅲ型胶原为特征。不同加固条带术后Ⅰ型胶原替换Ⅲ型胶原的比例各不相同:多孔加固材料允许细胞长入,增加了植入物的稳定性,其周纤维囊的胶原为Ⅰ型,无Ⅲ型;而固体加固条带基本无细胞长入,在术后的很长时间内可在囊壁内进行微小运动,术后纤维囊的胶原主为Ⅰ型,仍有少量Ⅲ型,成纤维细胞继续进行胶原沉积,故多孔条带稳定性大于固体条带,能更早达到稳态[23,24]。
5.2 胶原重建与伤口愈合
后巩膜加固术后,新生成的胶原原纤维直径小,胶原原纤维及纤维细胞呈无定向、杂乱无章的随机排列,组织抗张力低,随时间延长,原纤维直径增加,排列趋于平行应力方向,变得有组织条理性,因氢键形成及分子间共价连接更加稳定,原纤维集结成胶原纤维,胶原密度升高,纤维对酶的抵抗力增强,纤维间交叉连接成熟,这一过程称为胶原的重建。重建后的组织张力强度增大。在此过程中,力学刺激起了重要作用。在缺少张力时,再生组织可长期保持随机排列的外观,当功能活动恢复及轴性张力开始起作用时,胶原纤维会加快沿张力的应力线重新排列,组织排序具一定条理性后就能承受更大张力负荷,此张力再对胶原排列及组织重塑起任用,如此循环,直至组织恢复接近正常的结构[25]。
6 结语
因胶原在病理性近视的产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关胶原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但仍有许多问题待解决:胶原与其他细胞外基质间如何协调作用控制巩膜生长?巩膜功能受胶原含量及胶原亚型变化的双重影响,后巩膜加固术后各型胶原的变化规律是什么?除免疫组化法、偏振光显微镜法可定性区分胶原亚型外,有无精确定量测定各型胶原的实验方法等。随着相关研究的进展,人们对近视胶原的认识必将更加全面,从而对如何预防近视、如何阻止近视进展起到积极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