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34例(37眼),其中男11例(13眼),女23例(24眼),57 76岁,平均64岁;晶状体皮质混浊23例(26眼),晶状体核混浊6例(6眼),晶状体后囊下皮质混浊5例(5眼)。术前对术眼(视力>0.3者)进行常规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镜行视野检查。术前眼压高者,给予药物降眼压治疗。前房深度及人工晶体度数测量应用眼科专用A 型超声仪测量(美国,STORZ COMPUSCAN LT),均连续测量16次,数据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并显示打印,取均值登记;视野采用全自动视野计(重庆,康华ASP6000型)测量。
1.2 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球周麻醉。上方角膜缘后1?mm行长6?mm的角巩膜隧道切口穿刺入前房,前房注入粘弹剂。直视下以粘弹剂注射针头沿房角向下缓慢注入粘弹剂,连续注射除上方之外的270°房角,将虹膜根部压至明显下陷,并用虹膜恢复器轻轻下压膨隆的根部虹膜以分离粘连的房角。然后进行连续环行撕囊,水分离核与皮质,使核悬浮于前房,双手法娩核或以圈匙将核捞出,植入后房型5.5?mm直径的PMMA人工晶体于囊袋内。手术顺利,术中无后囊破裂。有4例在分离房角时前房出血,注入粘弹剂后压迫止血。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给予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消炎药并散瞳剂点眼,前3天口服强的松和醋氮酰胺。术后第1、7、15、30、180天常规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和眼压;第30、60、180天行常规检查和房角镜检查;术后6个月复查视野。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8.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
2 结 果
2.1 眼压情况 术后第1天34例(37眼)平均眼压(13.896±4.045)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28.436±3.325)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3,P<0.001);平均眼压术后第7天(13.983±5.196)mmHg,第180天(14.562±3.124)mmHg。均在正常范围。
2.2 前房深度 术后第30天平均前房深度(3.412±0.169)mm与术前平均前房深度(1.674±0.478)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3,P<0.001)。
2.3 视力情况 见表1。术前视力为光感至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4 1.0。35 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表 1 手术前后的视力比较
2.4 房角情况 37眼术后30天房角镜检查房角均开放,8眼小梁表面有散在的色素覆盖。术后90天及180天房角镜检查未发现再次粘连及关闭。
2.5 视野 在术后6个月有复查记录的15眼中,视野检查较术前无缩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