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术前角膜地形图和角膜厚度未知,不排除原发性圆锥角膜可能。但该患者LASIK术后1a角膜厚度360μm,地形图正常;术后第4a角膜厚度349μm,地形图才显示圆锥角膜。如为原发性圆锥角膜多数在LASIK术后1~2a以内地形图就应有明显变化,故我们认为原发的可能性较小[2]。有文献报道青光眼术后可导致角膜高度散光[3],但青光眼术后角膜散光应是相对稳定或逐步减轻,该病例可排除这种情况。继发性圆锥角膜原因可能是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RST)小于250μm(LASIK术后RST 200μm ),残留基质床过薄所致[4]。同时,我们注意到LASIK术后,患者发生了青光眼并多次进行青光眼手术,眼压变化、多次滤过泡手术等因素可影响角膜正常代谢或导致上皮缺损,使角膜基质细胞凋亡加速,角膜变薄,角膜强度减弱。此二者可能为圆锥角膜产生的重要原因[5-7]
观察眼压目前常用非接触和Goldmann 眼压计,但难于准确测出LASIK术后眼压,继发圆锥角膜由于角膜表面形态和厚度的改变更难于测量,最好使用动态轮廓眼压计(dynamic contour tonometry, DCT)[8],它不受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影响,是该类型患者眼压的最佳观察方法。早中期圆锥角膜目前使用RGPCL(硬性接触镜)是较好方法,但RGP的配戴可能对青光眼滤过泡产生影响,须慎重。目前我们只能密切观察圆锥角膜变化,预计该患者最终结果为角膜穿透性移植,由于青光眼的存在,其病情预后较差。
LASIK术后患者今后将成为眼科临床中一个人数众多但较特殊的人群。在其伴有或继发其他眼亚专科疾病时我们必须考虑其特殊性。目前LASIK术后白内障或近视眼病变研究已引起广泛重视。而LASIK术后出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治的远期观察甚少有文献报道。LASIK手术患者恰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危人群[1],所以,屈光和青光眼专科医生必须对LASIK术后患者可能发生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提高警惕,并对青光眼和准分子手术之间远期并发症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才能做出更好处理。
【参考文献】 1周文炳.临床青光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5-193,266-267
2陈跃国,夏英杰,朱秀安.LASIK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1:64-65
3刘海泉,彭大伟,陈惠珍.小梁切除术后角膜地形图的改变.眼科研究,1995;3:206-210
4陆文秀.准分子激光性角膜手术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4,144
5李旭松.LASI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梯古眼讯,2004:91-97
6杜红俊,徐渊,王英,王雨生.LASI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的预防和处理.国际眼科杂志,2005;5(2):376-379
7曹志杰,王勤美.近视LASIK术后角膜膨隆的研究进展.国际眼科杂志,2004;4(6):1088-1091
8 Kanngiesser HE, Kniestedt C, Robert YC. Dynamic Contour Tonometry: Presentation of a New Tonometer. J Glaucoma ,2005;14(5):344-350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