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以散光为主眼的有效性。方法: 分析LASIK技术(鹰视准分子激光系统和MORIA C-B微型角膜刀)治疗以散光为主眼(A组,28眼)和以近视为主眼(B组,30眼)的术后结果。术前、术后分别进行视力,主、客观验光,角膜地形图等检查。采用6mm光学区分区切削模式。结果: A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均在0.1以下,术后均在0.6以上。术后6mo视力在0.8以上和1.0以上者:A组分别为96%和93%,B组分别为100%和93%;A组术前散光度平均为-2.48±1.27(-1.50~-4.50)D,术后减少至-0.52±0.56(-0.00~-1.00)D。B组术前散光平均为-0.72±0.63(-0.25~-1.25)D,术后减少至-0.38±0.32(-0.00~-0.50)D。A组和B组术前散光值比较相差显著(P <0.01),术后散光值比较无显著差别(P >0.05)。两组术后散光值均较术前有明显减小(P <0.01)。术后两组中散光在0.50D以内眼所占比例分别为86%和87%,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的分别占36%和10%,没有1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以上。 结论:采用鹰视准分子激光系统行LASIK治疗以散光为主眼具有很好的预测性,视觉矫治效果良好。
【关键词】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散光;治疗
0引言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 是目前最主要的近视治疗手术方式,据统计占到了手术患者的95%以上[1-4 ]。LASIK对于矫正常规的近视和散光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和安全性,但一般认为LASIK手术对于散光和远视的预测性较差,为此,我们比较了以近视散光为主眼和正常散光眼行LASIK手术后散光值和视力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2-07/2004-08在我院以散光为主就诊并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28眼为A组,随机选择同期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30眼为对照组,即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散光值以及视力的差异。所有患者的随访均在6mo以上。A组患者散光度均在-1.50D以上(-1.50~-4.50D),近视度数均在-1.50D以下。B组患者散光度最高-1.25D,所有眼散光度均低于近视度数。A组男16眼,女12眼,年龄18~35(平均24.4)岁;B组男和女各15眼,年龄19~35(平均23.6)岁。术前常规进行裂隙灯、眼底检查、角膜染色、主客观验光、眼压、角膜地形图和角膜厚度等检查,手术以主觉验光结果数据为准。
1.2方法 手术设备采用ALLEGRETTO鹰视准分子激光系统和MORIA C-B微型角膜刀。角膜瓣的制作采用130μm刀头,蒂位于上方12点位置。激光切削的光区为6mm,采取分区切削模式进行激光切削。每位患者的残余基质床的厚度均大于250μm。术后常规用药:氟美瞳眼液点眼2wk~1mo,根据术后屈光度的改变酌情调整每日点眼次数从1~4次。术后1,3,7d;1,3,6mo复诊,复查内容包括: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地形图等。
统计学处理:所有术后数据以随访结束时的结果为准。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