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肽系统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和体内多个系统及其他细胞因子有密切的联系和交叉对话,发挥重要作用。其广泛生物活性包括扩张血管、促进NO合成、促进血管新生以及增强血管渗漏等,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可能扮演一定角色。干预激肽系统用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式,包括应用胰激肽酶原等,但确切疗效和副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激肽
0引言
激肽系统即激肽原酶—激肽系统(kallikrein- kinin system, KKS),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特别是在心血管系统内分布更为密集[1]。同时,眼内各个部位也有激肽系统各个成分的存在[2]。该系统有广泛生物活性,并且和凝血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及其他细胞因子系统和多种血管活性因子等存在密切的联系和交叉对话,共同维护正常的生理机能和参与各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由于血糖病理性升高而在多种因素参与下通过多种机制引起小血管发生多种病理改变的慢性并发症[3]。在视网膜病变发生期间可能有激肽系统的参与,当前对于该疾病的控制也有干预激肽系统一种或几种成分的活性的尝试。以下就激肽系统的一般情况、以及激肽系统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可能的联系作一论述。
1激肽系统的组成[1]
激肽系统的主要成分包括①主要活性因子:激肽;②活性因子前体:激肽原;③活性因子前体的激活物:激肽原酶(又称为激肽释放酶);④活性因子的灭活物:激肽酶。激肽是KKS活性因子的统称。激肽主要有缓激肽(Bradykinin,Arg-Pro-Pro-Gly-Phe- Ser-Pro- Phe-Arg)、胰激肽(Kallidin,或称为赖氨酰缓激肽,Lysyl-BK, Lys-Arg-Pro-Pro-Gly-Phe-Ser- Pro-Phe- Arg)、蛋氨酰胰激肽(Methionyl- lysyl- BK,Met-Lys-Arg-Pro-Pro-Gly-Phe-Ser-Pro-Phe- Arg)。血浆和尿液中存在氨基肽酶,可将胰激肽和蛋氨酰胰激肽转化为缓激肽。激肽生成后迅速被循环中的激肽酶灭活(<15s)。
激肽原在肝脏合成,包括低分子量激肽原(low molecular weight kininogen, LMWK)和高分子量激肽原(high molecular weight kininogen, HMWK)。此外,在鼠血浆[1]和心血管系统[4]内还有一种T-激肽原,属于炎症的急性期反应蛋白,被T-激肽原酶水解后转变为T-激肽。
激肽原酶(kininogenase, 又称为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分为组织型激肽原酶和血浆型激肽原酶。两种激肽原酶的分子量、生理学功能、理化性质和免疫学特性都各不相同。组织型激肽原酶在细胞内合成其前体,经水解其氨基末端后具备生物学活性。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allikrein-binding protein, KBP)即kallistatin,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能特异性地与组织型激肽原酶结合,阻滞其活性。但其本身既具有非内皮依赖性的扩血管活性[5],还能与VEGF竞争受体并下调VEGF的表达[6]。血浆型激肽原酶亦以其前体形式(prekallikrein,即Fletcher因子)存在于血浆中,经活化的Hageman因子(因子XIIa)转化为活性形式。前文所述的LMWK和HMWK分别被组织型激肽原酶和血浆型激肽原酶水解为胰激肽和缓激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包括P物质(substance P, SP)、K物质(substance K)、神经激肽B(Neurokinin B,NKB)、神经激肽K(Neurokinin K,NKK)在内的速激肽家族(Tachykinins, TKN)隶属于神经多肽的一类,广泛分布于气道、泌尿生殖道、胃肠道等系统。它们与激肽名字相近而且部分生理活性相似,却并不是KKS的一部分[7]。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