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抗生素使用后
2.1抗生素使用早期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抗生素主要是青霉素、链霉素等从培养物中提取的未加修饰的抗生素,对细菌具有较强杀菌作用,使得细菌的培养出现分离总数及葡萄球菌培养阳性率下降、肺炎双球菌和大肠菌类培养阳性率呈增高趋势;细菌培养阳性率53%~ 100%,居前3位的白色葡萄球菌25.8%~92.5%,棒状杆菌属33%~71%,金黄色葡萄球菌5%~20.5%[6,7,13-14]。细菌分离种类多达24种,其原因可能是:细菌谱本身的改变;取样方法和培养基的改进;生化检测技术的发展。对Fahmy等 [6],Smith[14]和Locatcher-Khorazo的研究进行比较发现,不仅阳性率差异较大而且细菌的种类也有明显差别,这种差异除了依然存在的培养基、取样和培养方法缺乏统一标准[2,12]外,还包括大肠菌类的交叉感染、纳入人群地区差异和气候的影响[14,15],以及缺乏纳入与排除标准。针对这种差异,一些研究者开始从单纯的细菌培养转入更深入的研究。
2.1.1细菌合并生长 合并两种细菌者48%~60.5%,3种及以上5%~13%;细菌合并生长方式繁多:以白色葡萄球菌合并棒状杆菌最多,达40%,金黄色葡萄球菌合并白色葡萄球菌及合并棒状杆菌为3%,链球菌合并白色葡萄球菌、其它细菌合并棒状杆菌2%[6,7]。这几种合并生长方式较多可能与白色葡萄球菌、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人数较多有关。
2.1.2取材部位 白色葡萄球菌培养阳性率在球结膜、下睑结膜和下穹隆、上睑结膜和上穹隆分别为35%,76%,74%;棒状杆菌在相应位置分别为:46%,54%,57%;其他细菌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可见白色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和其它一些细菌多定植于下睑结膜和下穹隆,下睑结膜厌氧菌和革兰阴性致病菌带菌率低于下穹隆,单纯球结膜取样培养阳性率低[6 11-16]。
2.1.3取样方法 以表皮葡萄球菌培养阳率为主要评价指标, 在相同研究条件下分别用白金环、藻酸钙拭子、干、湿棉拭子取样进行细菌培养,白金环取样培养阳性率最低,湿棉拭子取样培养阳性率最高;对表面麻醉剂在细菌培养中的毒性作用进行研究发现,不含防腐剂的2g/L本诺克西纳特、10g/L丁卡因、20g/L可卡因、5g/L含防腐剂普鲁卡因四者对葡萄球菌无明显影响,10g/L丁卡因对棒状杆菌影响最大。滴麻药后立即取样,各种方法取样培养阳性率均下降;球结膜取样培养阳性率高于其它部位 [6,7]。
2.2抗生素使用后近期 抗生素在眼部使用不久Smith[14]就有了结膜囊细菌耐青霉素的报道。半合成抗生素、合成抗生素的使用解决了一些细菌的耐药性问题,但也导致了新的耐药菌株产生[17-19],多菌种的耐药性变化,使得结膜囊带菌率降低;而痤疮丙酸杆菌阳性率增高,绿脓杆菌似有增加趋势[20-23],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0.6%~ 98.8%,居前3位的表皮葡萄球菌8.6%~76%,棒状杆菌属0.7%~35.7%,金黄色葡萄球菌0.5%~11.6%,其他常见细菌:痤疮丙酸杆菌0~33%,链球菌1.2%~13%,微球菌1%~2.5%。共培养出22种细菌,其中粘质沙雷菌和鲁氏不动杆菌是以前未培养出的细菌,丙酸杆菌和消化球菌是最常见的厌氧菌[23]。但2005年Miňo等[24]报道的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8.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76%,金黄色葡萄球菌11.6%,革兰氏阴性杆菌6.7%,D组链球菌4.9%,是否提示结膜囊带菌率又有增高趋势,有待证实。近期研究中所有作者都有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并有作者[24-26]开始使用标准较统一的商业化培养基及地区性微生物鉴别分类标准,使得结果可比性增大。近期单独对正常人结膜囊细菌进行的研究较少,重点转向眼部、全身非炎症性疾病患者等正常结膜细菌的比较研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