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儿童和成年人 双眼存在不同细菌、1眼同时存在2种细菌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和老年人[27],两组间带菌率无明显差异,均明显高于10~60岁年龄组;成人每眼分离种类明显多于儿童,丙酸杆菌成人多于儿童,链球菌则以儿童多于成人;这种差异与不同年龄免疫力、泪液成分、泪液动力学、暴露环境、抗生素使用情况、皮肤和上呼吸道菌落的不同以及老年人泪道阻塞等外眼病发生率高有关 [22,23]。
2.2.2国内外研究结果 中国许立军等[25]的结果细菌培养阳性率仅20.6%,表皮葡萄球菌8.6%,金黄色葡萄球菌2.5%,奈瑟菌1.5%,微球菌1.4%,类白喉杆菌0.9%,绿脓杆菌0.8%;王忠海等[28] 共培养出7种细菌,阳性率24.7%,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0.3%,甲型链球菌2%,莫拉菌属和微球菌各1%, 革兰氏阳性芽胞杆菌、乙型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例。与其他国家[26,27,28]结膜囊正常菌群研究结果相比,不管是总体培养阳性率还是细菌分布都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地区差异[29]。
2.2.3配戴接触镜的影响 Erdogan等[30] 对结膜囊正常的接触镜配戴者与仅有屈光不正的同龄健康人结膜进行研究,两组中均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接触镜配戴组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33%,鲁氏不动杆菌10%,莫阿氏菌属6.7%,未配镜组表皮葡萄球菌23.3%,鲁氏不动杆菌6.3%。与其他同类研究[31-34]一样,配戴接触镜对结膜囊细菌种类无本质影响,戴镜者细菌总量多于有屈光不正而未配戴接触镜者。
2.2.4青光眼和白内障术 采用相同方法研究发现[25],白内障患者细菌阳性率83%,青光眼患者阳性率77%。均培养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微球菌、α-溶血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多,痤疮丙酸杆菌第2。除棒状杆菌外,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5糖尿病患者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常见,糖尿病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4.18%,高于正常人的73.33%;均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培养结果与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水平无关,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29]。糖尿病患者培养情况类似于Gritz等[34]报导的免疫缺陷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情况;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群出现细菌合并生长情况尤为明显,提示其可能是结膜囊细菌改变的标志;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革兰氏阴性菌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总之,尽管抗生素使用前后、使用的不同阶段、国内外不同作者在细菌培养阳性率、种属、分布上有差异,但前3位始终是凝固酶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仅在少数人群中可以分离出[35-36]。结膜囊带菌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结膜囊临床正常而有接触镜配戴史或全身疾病者,与正常人结膜囊菌群也存在差异。配戴接触镜、增殖性糖尿病可引起正常结膜细菌种类、数量和合并生长增多[26,30-33]。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与纳入标准及取样、培养、检测标准不统一,以及地域、年龄及样本代表性的差异等因素有关[2,9,12,14,15]。随着人类生存环境和个体情况的变化,特别是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检测出的细菌种类增多,细菌培养阳性率逐渐下降。总之,结膜囊正常菌群的研究对于认识结膜囊细菌的正常分布、以及预防和治疗眼部感染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目前,由于地域、年龄、抗生素应用情况的差异、纳入标准及培养基的不同、取材部位和方法的多样性、样本数量的差异等因素,使得培养结果之间缺乏可比性,因此尽快建立统一的培养标准和进行多中心协作是解决前述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结膜囊正常菌群的变迁,有必要进行全面持续的监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