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1月~2005年10月112例(118眼)在我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8例(38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3例(33眼),继发性青光眼28例(28眼),先天性青光眼8例(14眼),恶性青光眼5例(5眼)。112例青光眼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采用美国Poradign Medical Indistrines P40型超声生物显微镜。换能器频率50 MHz,探查深度约4 mm,分辨率20 nm,监视器所示观察范围5 mm×5 mm。
1.2.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询问病史、眼部裂隙灯、眼压及房角检查,并做超声生物显微镜及视野检查。 表1 112例青光眼患者一般资料(略)
1.3 统计学方法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结果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组间检测数据做t检验和完全随机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分析)。
2 结果
2.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1.1 一般表现 38例(38眼)发病患者。发作时有程度不等的眼红、痛、视力下降、虹视等症状,大部分伴有头痛、恶心等症状。裂隙灯检查眼部睫状充血,角膜有不同程度水肿,瞳孔散大,前房浅,少数患者角膜后有色素性KP、房水闪辉等症状。经对症处理眼压下降后检查房角,少数房角重新开放,大多数房角粘连、关闭,短期病例眼底无明显变化。
2.1.2 超声生物显微镜下特征 我们对38例(38眼)患者进行角膜直径、前房深度、睫状体晶状体距离及房角开放距离500/μm进行观察,方法参照Pavlin[3]和刘磊[4]等所用的测量标准。对于急性闭角型患者其UBM特征可归结为:角膜直径小,前房浅,晶状体位置相对靠前,睫状突增厚,睫状体位置偏前等。
2.2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2.2.1 一般表现 该组患者33例(33眼),此类患者发作时无明显眼压急剧升高的相应症状。大多数患者因轻度眼部憋胀不适和(或)视力下降而就诊于医院,裂隙灯下可见前房较浅,瞳孔正常或轻度散大,眼底多有视盘色淡,生理凹陷浅平、扩大等表现。
2.2.2 超声生物显微镜下特征 对角膜直径、前房深度、睫状体晶状体距离及房角开放距离500/μm进行观察,方法也参照Pavlin[3]和刘磊[4]等所用的测量标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在超声生物显微镜下也有角膜直径小、前房浅、晶状体位置相对靠前、睫状突增厚、睫状体位置偏前等类似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特征,但程度较轻。两组测量数据结果,见表2。 表2 UBM测量两组数据(PACG-CACG)比较(One-Way ANOVA)注:*P<0.05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