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热点新闻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屈光眼病困扰当代青少年

http://www.cnophol.com 2008-1-24 10:59:02 中华眼科在线


        
    避免青少年长期近距离用眼是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措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将可能明显降低近视眼的发病率。学习生活中注意用眼卫生:书本至眼的距离保持在 25~30厘米;读写连续时间一次不超过30~50分钟;荧光灯台灯光源来自左前方;多做户外活动,望远或做眼睛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发现视力低下应及时采取相应治疗。 
    屈光矫正首先必须在医院检查,进行医学验光后确诊是什么类型的屈光不正,使验光结果符合患者的自身要求,给予正确的处方后再进行矫正。 
    近视性屈光不正最为常见,常见的近视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药物治疗:  
     假性近视并非真的近视了,适当的用眼和休息就可以恢复正常的视力。对于假性近视亦可以使用睫状肌松弛剂放松痉挛的睫状肌,从而促进视力的恢复。以目前的医学水平,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明确地治疗真性近视或阻止近视的发展。 
2.戴镜: 
    包括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框架眼镜是矫治近视最古老而又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也有其缺点:镜片起雾、戴久了鼻梁酸痛,剧烈运动时不稳定,碰撞易破碎等。角膜接触镜虽然有其自身的优点,如配戴美观,增大视野,尤其适于双眼屈光参差较大者,可减少两眼像差,维持双眼视觉功能。但其镜片清洗和眼部护理较繁琐,亦有角膜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对学习任务较重而自我生活能力较差的青少年近视学生并非最佳选择。 
3.手术治疗: 
    屈光矫正手术是以手术方式改变眼的屈光状态,包括角膜屈光矫正手术、眼内屈光矫正手术及巩膜屈光矫正手术。我国近年来的屈光矫正手术发展迅速,呈现为以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为主,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为辅的格局。 
    准分子手术前需做眼部检查 
    目前广泛开展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手术矫正近视的各种术式中,以LASIK为主流术式。包括开始比较流行的PRK,即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此术式操作简便,精确度高,但术后刺激症状大,恢复时间长。多用于治疗低度近视、单纯近视散光、低度远视。 
    LASEK全称为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由于不需做角膜瓣,可以富余更多的角膜厚度,更适合于角膜厚度在500微米以下的薄角膜的手术。多用于治疗角膜厚度较薄的中、高度近视。 
     LASIK全名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多用于治疗中、高度近视(-6.00~-15.00D)、散光、远视。此方法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因而较符合角膜的生理解剖。 这一术式术后无痛苦、恢复快、稳定性好,术后不需长期滴类固醇激素眼药水,避免了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手术中先进的仪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主刀医生的经验,一定要慎重选择。 
    为了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应做到:术前需到医院做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验光,裂隙灯和眼底镜检查,角膜厚度测量,眼压,泪液分泌试验,角膜地形图,对比敏感度及像差检查等),与医生沟通,术前三天局部滴抗生素眼液,术前一天保证充足睡眠;术中遵医嘱,与医生很好配合;术后一定要保证按时复诊,按医嘱用药(用药不当会影响手术效果),2周之内要尽量避免近距离用眼(如:阅读,电脑操作等),强烈建议一个月之内不要开车,尤其是夜间驾车。 
     滴用激素类眼药水期间(LASIK术后2~4周之内,PRK术后3个月或6个月之内)禁止在公共游泳池内游泳。要避免剧烈活动及对头部和眼部的撞击,尤其对于高度近视眼的患者,因为近视患者的眼底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即使不做手术也应注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眼网)(责编:xhhdm)

下一条:
更多关于(眼科,眼睛,近视,屈光不正,远视,散光,假性近视,视力检查,戴眼镜,近视手术,近视治疗,近视预防)的信息
  热门图文

眼袋日常护肤8大高招

5款至酷太阳镜 型男必

08韩国时尚达人眼镜秀

炫酷太阳镜打造时尚酷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6023366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