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3/2006-06我院经治的15例17眼恶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采用综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单纯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术或联合前房重建术;晶状体摘除、部分晶状体后囊膜、玻璃体前界膜、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及再滤过术。结果:术后随访1~63(平均17.2±4.1)mo。术后眼压平均15.1±3.5mmHg(1mmHg=0.133kPa),全部前房深度恢复且稳定,视力保持,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恶性青光眼应及时采用手术疗法。单纯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术或联合前房重建术能有效缓解部分早期恶性青光眼,且能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部分晶状体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和前部玻璃体切除、再滤过术的多种联合手术,能有效治疗各种恶性青光眼。
【关键词】 恶性青光眼 手术方式 预防 治疗
0 引言
恶性青光眼的概念最初由Von Graefe于1869年提出,虽然经过了100多年的历史,但其发病机制至今还未完全明了。现代观点认为,任何原因导致的房水向前排出受阻,被迫逆流入玻璃体腔内,导致前房变浅和眼压升高,均称为恶性青光眼[1]。恶性青光眼的治疗有药物和手术的方法,药物治疗相对成熟且较为固定,而手术方法则多种多样。为了探讨和总结恶性青光眼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对我院经治的15例17眼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1-03/2006-05经我院治疗的恶性青光眼15例17眼,男3例3眼,女12例14眼,年龄48~70(平均60.1±7.5)岁。15例17眼均为内眼手术后发生的恶性青光眼,其中发生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后11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后3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眼,发生于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1眼,发生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Ahmed阀植入术后1眼。术前视力≤0.3者12眼,0.4~0.8者5眼,术前眼压28~57(平均37.6±8.3) mmHg(1mmHg=0.133kPa)。术前浅前房按照Spaeth分级法为Ⅰ级7眼,Ⅱ级10眼,无Ⅲ级浅前房。眼轴21.2~23.8(平均22.23±0.62) mm,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时间为3~14d。随访时间术后1~63(平均17.2±4.1)mo。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