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E细胞的生长情况 A:原代培养的IPE细胞呈黑色,圆形,贴壁伸展,呈多边形,细胞核呈空泡状,细胞质周围可见大量色素颗粒聚集(×100);B:传代后IPE细胞内色素颗粒明显减少(×200);C:传代5次之后,IPE胞质浓缩、伸出突起,培养液中可见多数色素颗粒漂浮(×100)
2.2层黏连蛋白对IPE细胞的影响 在本培养体系中,低浓度层黏连蛋白(1和5mg/L)作用下,IPE细胞生长曲线大致呈S形;1mg/L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5mg/L组IPE细胞增殖明显增强,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0mg/L组IPE细胞增殖明显减弱,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图2)。
2.3层黏连蛋白对IPE细胞CK1表达的影响 免疫荧光显示,培养获得的IPE细胞的细胞角蛋白(CK1)染色均为阳性,但在0,1,5mg/L组细胞呈多边形,在10mg/L组细胞聚集成团,聚集早期CK1表达呈强阳性,晚期减弱。
IPE细胞CK1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法) A:0,1,5mg/L组IPE细胞CK1呈阳性表达(×400);B:10mg/L组IPE细胞聚集早期CK1强阳性,晚期细胞聚集形成无结构的角化小体CK1表达减弱(×100)
3讨论
IPE细胞移植为治疗RPE损害引起的视网膜疾病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自体IPE 细胞移植取材方便,排除了移植中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因此用自体IPE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被人们寄予厚望。近年来研究发现,体外培养的IPE在吞噬、维生素A代谢以及制造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都具有类似RPE的功能[2];用自体IPE细胞代替RPE细胞移植到视网膜神经上皮下,以解决RPE细胞移植中存在的排斥反应及材料来源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由于IPE细胞与下方的无色素上皮细胞及虹膜基质之间无Bruch膜相分离,而且IPE细胞与虹膜基质之间的连接以及IPE细胞之间的连接都较为牢固,因此其分离和纯化培养较难,直至Hu[3,4]通过比较多种分离培养方法,明确酶辅助的显微分离法为最佳的分离方法。本研究亦在此基础上成功进行了IPE细胞的原代培养,而且证实了低浓度的层黏连蛋白(5mg/L)可以明显促进IPE细胞增殖,但高浓度的层黏连蛋白(10mg/L)则会明显抑制IPE细胞的增殖。推测是由于一定浓度的层黏连蛋白促进了IPE在培养皿表面的黏附,提高了细胞贴壁生长的存活率[5]。另一方面,层黏连蛋白作为上皮细胞基底膜的主要成分,促进了IPE的上皮细胞性状的表达,CK1表达明显增强;而细胞角蛋白是上皮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由于IPE细胞来源于神经外胚层,CK1抗体染色呈阳性[6]。但是高浓度的层黏连蛋白在明显增加细胞内角蛋白表达的同时,也就是促进了上皮细胞的角化和老化,IPE细胞呈现出聚集、无结构的角化体,细胞的增殖能力也随之明显下降,表现为生长曲线下降的趋势。提示在本研究的培养体系中,层黏连蛋白在一定浓度下可以优化培养支持物表面的性状,增加IPE细胞的黏附和存活;但在高浓度下又会增加细胞内角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IPE的老化,抑制其增殖活性;添加一定浓度的层黏连蛋白(5mg/L)有利于IPE细胞的体外培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