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天津朋友因母亲心脏病发作,匆匆赶到北京一家著名心血管病医院挂了专家号。就在他诉说患者病情时,专家的手机两次响起。先是眉飞色舞地谈论中午谁请客,后是温情脉脉地谈论晚上定酒楼。接了两个电话后,专家已无心询问病情,于是草草下了结论,便催促患者家属离开。朋友气愤地说:“这哪像专家,简直就是个‘酒桌医生’!” 其实,医生出诊时接手机,本身就是对患者的不尊重。而那位医生竟然对酒桌的兴趣超过对病人的病情,则更是令人失望。 古人讲,医本仁术。然而,“冷漠综合征”却成了当今医务界的流行病。许多医务人员对患者缺乏起码的同情心,有的冷若冰霜,有的麻木不仁,有的误人性命。一个人的心灵如果被物欲塞满了,自然也就没有良知了,这也许就是冷漠的根源之一。 其实,任何职业都有一个基本的道德标准,尊重患者是医生的基本职业道德。我们并不奢望医生“把病人当亲人”,但是,如果一名医生连“把病人当病人”都做不到,那就真的不称职了。医生是一个良心职业。由于医患双方医学知识极不对称,医生往往成为患者命运的主宰者。医生的每一个诊断、每一次手术,都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正因如此,医生需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精神,悉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这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医生这个崇高职业的尊重。 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曾说过:医生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看病不是修理机器,医生不能作纯技术专家。作为一名专家,她总是坚持到病人床边做面对面的工作,摸摸病人的额头,擦擦病人的汗珠,掖掖病人的被角。产妇每一声不寻常的呻吟,都会引起她的深切关注。她用平凡的一生为“精诚大医”做了最好的注解。 相比之下,当今许多医生离这种人文关怀精神越来越远了。有的医生对病人的安危毫不牵挂,对酒席、歌厅、桑拿等休闲娱乐却兴趣浓厚;有的医生甚至把病人当成了赚钱的对象,收红包、吃回扣成了家常便饭……尽管这只是极少数人,但他们的所作所为严重背离了医生的职业道德,败坏了白衣天使的形象。 当然,也有人认为,时代不同了,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医生都像林巧稚。的确,时代在变,医生的思想观念也在变。但是,人们评价医生的基本标准不会变。从古至今,医生都是一个神圣而崇高的职业。纵观历代苍生大医,无不是胸怀悲天悯人之心、身藏普济众生之技者。作为一位医生,如果仅有高超的医术,而无高尚的医德,至多也只能算一个“匠人”;如果既无医术又无医德,倒不如早些“回家卖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