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病例分析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5龄童近视达1000度 低龄近视患者增多

http://www.cnophol.com 2008-6-17 9:25:07 中华眼科在线

    核心提示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全国爱眼日”活动的主题为“明亮眼睛迎奥运”。昨日,记者从江门市妇幼保健医院和市人民医院获悉,受用眼不当、后天发育及先天遗传的影响,我市近视低龄化加速,小学生及学前儿童视力不容乐观。

    案例:

    整天玩电子游戏弄坏了眼睛

    涛涛爸爸妈妈都是近视眼,爸爸的近视度数达到了500多度,而涛涛从小就特别喜欢玩电子游戏,常常一玩就是一整天。他5岁上幼儿园时,视力就出现了问题。看电视时,他喜欢眯着眼、斜着头看。距离稍远,他就看不清楚东西。涛涛爸爸认为,小孩子视力不稳定比较正常,应该很快就能恢复,所以他也没有带涛涛去医院检查。小学四年级时,10岁涛涛的视力下降得更加严重,坐在前排看黑板都有问题。

    一检查才发现,他的视力近视已经达到了600度。

    医生:

    常接诊高度近视低龄儿童

    据了解,从每年的高考体检结果来看,江门市几乎超过90%以上的高中学生都存在近视问题。近年来,近视趋向低龄化,小学生及学前儿童的视力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

    据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林医生介绍,近年来,该院经常接诊高度近视的低龄儿童。据不完全统计,江门市10名学前儿童中,就有2-3名视力存在问题。他们曾经接待过一名5岁的儿童,由于先天遗传、后天发育及用眼不当等原因,该儿童存在严重的弱视,近视度数已经达到了1000多度。此外,200-300度近视的学前儿童,在他们的日常接诊中,十分常见。

    江门市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李永雄表示,该院眼科经常能够接到各种低龄的近视患者,特别是小学生。10岁以下的小学生,近视500-600度比较多,甚至近视达到1000度也时常遇到。

    原因:

    用眼不当引发近视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近视人群越来越低龄化呢?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林医生告诉记者,学前儿童近视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先天遗传,二是营养因素,三是用眼不当。如果家族本身有近视基因,孩子相对容易得近视。营养也比较重要,现在的孩子经常偏食,不喜欢粗粮、不喜欢咬骨头等,这些容易影响视力发育。此外,一些学前儿童也不注意用眼卫生,也容易引发近视。

    李永雄副主任医师认为,小学生近视,用眼不当是最大元凶。不少小学生看书、看电视等用眼时,姿势不正确,或者使用时间过长,导致用眼疲劳。其次,现在的小学生功课越来越忙,从学校到家,长时间面对四堵墙,视野不够开阔。长时间这样,视力容易受影响,形成近视。此外,在电子产品日益发达的今天,小学生过早接触电视、电脑、电动玩具等,而这些电子产品又使他们比较容易上瘾,学生自制力差,长时间使用对他们视力损害极大。

    提醒:

    假性近视要及时就医

    李永雄表示,预防近视,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引导,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培养孩子正确的写字、读书姿势。一般来说,书本和眼睛距离应保持30公分,光线不要过亮或过暗,连续阅读1小时要保证有10分钟让眼睛休息等。一旦发现孩子看远处模糊,眼睛看书不足1小时就易产生疲劳,或者看电视时习惯眯着眼,往前凑,家长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检查。因为这种情况孩子很可能得了假性近视,如果及时就医的话,很可能会恢复正常视力。

    李永雄副主任医师提醒,部分家长认为低龄孩子近视不需要佩戴眼镜,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不及时佩戴眼镜,孩子的近视速度会大大加快。如果发现孩子近视了,家长最好及时带他们去医院检查,并佩戴眼镜进行矫正。

(来源:中国近视眼网)(责编:zhang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近视,儿童)的信息
  热门图文

夏日艳阳天挑出好墨镜

唇色搭配彩色太阳镜

爱眼日:不满16岁 最好

神奇眼镜叫醒打瞌睡司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