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后我看了不少书,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日子,我觉得应该向社会回报些什么。我没有钱,死后愿意捐出自己的眼角膜,给需要帮助的人。”近日,记者在戚墅堰街道站北社区再次见到丁波时,比起去年见到他,又削瘦了些,但眼中却闪烁着一种坚强和镇定。
27岁,正是青春绽放的年龄,大学生丁波却面临着病痛的折磨和生命的考验。丁波家境贫寒,母亲是丁堰棉织厂退休工人,退休金仅600多元,父亲下岗后在社区送煤气。作为独子的丁波靠勤工俭学念完了大学。2006年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他先在武进横林的鸿联家具厂工作了1年半,后来应聘到中天钢铁,担任成品检验员。 上了3个月班,离完成试用期签合同的日子还有一天时,丁波臀部上长了个肿块,有拳头大小,确切地说,这个肿块在大学时就有,只是当时只有硬币大小,不痛不痒,丁波也没在意。后来肿块渐渐长大,直到疼痛难忍时,丁波才想到去医院就诊。一查,居然是恶性肿瘤,已发生骨转移。住院28天,花去上万元,虽然医生建议要长期住院治疗,但家里实在没钱了,自己还不是正式工,不好意思向厂里提要求,丁波只得出院在家休养。由于骨转移引起盆骨骨质破坏,丁波走路发生困难,只能拄单拐行走,甚至要靠父亲搀一把。喜欢踢足球、打乒乓的丁波,从此和体育运动绝缘。
在家的日子,丁波就看书打发时间。不知为什么,他特别喜欢看反映人性真善美的文章。“像我们这样的穷人家,一般少人关注。但去年《常州晚报》送了我们一台微波炉,我的心好像瞬间就被温暖了。”丁波苍白清秀的脸闪过一丝坚毅。去年12月,本报“周末关爱”活动走进站北社区,为10位贫困户完成心愿。丁波的父亲想为生病在家行动不便的儿子要只微波炉,平时自己可以热热简单的饭菜。晚报党支部党员们捐款,并走进丁波简陋的家,送上一台微波炉——丁波一直记到现在。
“年纪轻轻就得了绝症,当然也悲观。但想想,反正这样了,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现在这个时候,特别想为别人、为社会做点事。”丁波许下承诺:自己死后,愿意捐出眼角膜,给需要的人。他还向记者大体咨询了捐眼角膜的手续和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