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病例分析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24例分析

http://www.cnophol.com 2008-7-29 14:36:48 中华眼科在线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对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  采用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明胶海绵瓣内堵塞,治疗24例24眼。随访6~24个月。结果  在24眼中术后泪道冲洗均通畅,无溢泪及分泌物反流。治愈率达100%。结论  通过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明胶海绵瓣内堵塞,成功率高,减少了再次拆除引流物所致的创伤。

  【关键词】  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慢性泪囊炎
   
  自2003年3月~2005年6月间我科采用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4例24眼。术后随访6~24个月,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中男4例4眼,女20例20眼;年龄15~57岁,平均年龄39.6岁;其中15~24岁者1例,25~34岁者9例,35~44岁者7例,45~54岁者4例,55岁以上者3例。均为单眼发病,病程5个月~2年以上。

  1.2  手术方法  术前用1%丁卡因加1‰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填塞至鼻腔黏膜表面麻醉。皮肤行局部浸润和神经阻滞麻醉。内眦部皮肤切口、暴露内眦韧带(不剪断),沿前泪嵴鼻侧约0.5mm处切开骨膜,分离至上达内眦韧带,下达鼻泪管口,后达泪嵴。用小止血钳将泪骨骨板压破,形成一骨孔,然后用小咬骨钳将骨孔扩大,骨孔以前泪嵴为中心,下达鼻泪管上端,前后径约14mm,上下径约18mm。吻合泪囊和鼻黏膜用只吻合前叶法:先沿骨孔上、后、下缘切开鼻黏膜,形成一“匸”形大鼻黏膜瓣,继在泪囊前面中部纵向剪开囊壁,上达顶部,下达鼻泪管,再在剪口的上下两端剪开泪囊的内后侧壁,形成一反“匸”形大泪囊瓣,将此泪囊瓣贴附于后面的骨壁上[1]。用可吸收明胶海绵[为南京金陵制药厂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4096]填塞于两瓣之间,而前面则依次经肌肉、骨膜、鼻黏膜瓣游离缘、泪囊外侧缘、肌肉用5-0丝线缝合3针,缝合皮肤,术毕,术后每日或间日换药1次,口服抗生素,术后第2天抽出鼻腔内局麻棉片,术鼻滴麻黄素鼻液、术眼点抗生素眼液1周。第5~6天拆除皮肤缝线。第6~7天冲洗泪道。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无分泌物反流;无效:仍溢泪,冲洗泪道不通,有分泌物反流。

  2.2  治疗结果  本组24例24眼,术后冲洗均通畅,无分泌物反流,术后要求每周冲洗1次,以后每月冲洗1次,随访6~24个月,仍无溢泪,冲洗通畅,无分泌物反流。治愈率为100%。

  3  讨论

  我科采用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明胶海绵瓣内堵塞治疗慢性泪囊炎,节省手术时间,黏膜瓣和泪囊瓣大,视野清晰,前叶吻合方便,后叶不吻合,直接用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既有压迫止血,又有支撑作用,无需再次取除,避免了过去经典手术中放置油纱条或硅胶管引起鼻腔不适、影响呼吸、拆除时再次损伤术区、流血等副作用。且明胶海绵安全、无毒性、取材方便,价格低廉,通常在7~21天后被吸收[2]。
  通过我科观察,治愈率较经典手术高,患者痛苦小,不影响生活,可以不住院,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当然我科开展此手术2年多,观察的病例较少,故治愈率达100%,24例患者泪小点和泪小管均正常。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索。

  【参考文献】

  1  宋琛.手术学全集眼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45-248.
  2  鞠名达,陈景藻,孙传兴.现代临床医学辞典.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722.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 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慢性泪囊炎)的信息
  热门图文

室外看奥运要戴太阳镜

办公室里眼镜族的性感

解析今夏流行眼线画法

打造清新咖啡色眼妆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