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是眼部整形患者中的常见病,可有先天性及后天获得性之分,目前手术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1981年Mccord提出用上睑提肌折叠缩短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1]。自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上睑提肌折叠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56例,单侧47例,双侧9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13~44岁,平均21岁;先天性上睑下垂50例,老年性上睑下垂6例。均为肌力在8mm以上,下垂量在2mm以内的轻度下垂患者。
1.2 手术方法
1.2.1 上睑提肌肌力测定 用拇指于眶上压住眉毛,以摒除额肌参与上睑肌的作用。令患者向下注视,眼前放一毫米尺,零点对准上睑缘,再嘱患者尽量向上看,睑缘从下向上提高的幅度即为上睑提肌的肌力。注意手指勿向上或向下压,以免阻碍上睑活动,影响检查的正确性。根据Fox统计,正常人上睑提肌肌力为13~16mm[2]。肌力分为3级:0~3mm为弱,4~7mm为中等,8mm以上为良好。一般来说,每矫正1mm下垂量,需缩短4~6mm以上的上睑提肌。肌力为7mm者,可以1∶5计算[2]。
1.2.2 手术步骤 (1)设计重睑切口线。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沿重睑切口线切开皮肤,用眼科剪将切口线下方皮肤分离达睑缘,切除部分眼轮匝肌。于眼轮匝肌下暴露睑板及睑板上缘上睑提肌腱膜附着。将切口上方的皮肤向前牵拉,于睑板上缘可见一沟状凹陷,用小剪刀沿此沟向上分离,将上睑提肌腱膜与眶隔后壁分开至相应高度。分离时应避免眶隔后壁破裂致眶脂膨出,若眶脂膨出,应切除膨出的脂肪。(2)用0号丝线分别穿过睑板上缘,于内、中、外3处于睑板上方相应高度的上睑提肌腱膜行“U”行缝合固定,先打活结,观察上睑上提情况,调整高度及弧度满意后打结固定。切除部分多余皮肤,皮肤切口行冲睑成行术缝合5~7针。于眼内涂氯霉素眼膏包扎24h后暴露,保持创口清洁,常规口服抗生素3天,5天后拆线。
2 结果
56例患者创口均为I期愈合,术后随访3~11个月均无复发,其中4例矫正不足,2例与正常侧重睑皱襞不对称。有效率100%,满意率89.3%。
本院1例21岁女性患者,左上睑轻度上睑下垂,肌力9mm,手术量11mm。术后患者满意。
3 讨论
治疗轻度上睑下垂的方法有上睑提肌缩短术、睑板—结膜部分切除术等,早在1981年Mccord提出用上睑提肌折叠术治疗轻度上睑下垂,术中用3根褥式缝线穿过睑板上缘的内、中、外3部分与相应高度的上睑提肌腱膜行“U”行折叠缝合,固定。手术量为10~12mm[1]。1995年我们将Mccord法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我们将轻度上睑下垂患者按其肌力大小确定了相应的手术量,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及术后效果观察总结出“肌力+手术量=20mm”的规律,效果较为确切,手术中上睑提肌的折叠量应为自然闭睑状态下,自睑板上缘向上所量取的量。
与经典的上睑提肌缩短术相比,本手术方法不需分离上睑提肌后间隙及剪断内、外角节制韧带,对组织损伤少,不会造成对结膜的损伤,手术时间短,术后组织反应较轻、恢复较快。
手术当中去除了部分眼轮匝肌和眶脂,行上睑提肌折叠后不会造成上睑臃肿,外观较自然、美观。
根据我们的体会,在行“U”行褥式缝合时,要确保穿过上睑提肌及Muller肌全层,每针宽度≥2mm,打结应牢固。 样可有效防止术后上睑活动时,缝线使上睑提肌的纵行纤维劈裂,出现缝线滑脱松动而使上睑位置下降。
通过临床实践,我们体会到上睑提肌折叠术具有损伤小、省时、简化了手术过程、术后上睑位置稳定、恢复较快等优点,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Mccord CD,Tanenbaum M.Oculoplastic surgery.New York:Raven Press,1987,25. 2 王炜.整形外科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40-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