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海绵状血管瘤是原发于眶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属先天发育畸形[2]。肌锥内多发且多位于视神经外侧,主要采用外侧开眶术[3]。但由于眼眶外下方视野较宽阔,经结膜下摘除球后肿瘤多有报道[4],但适应证不尽相同。笔者采用经结膜入路成功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15例,无明显并发症。结膜入路通常适于切除结膜下、眼球周围等表浅的眼眶肿瘤,并非眶内肿瘤手术的常规方法[4]。准确判断海绵状血管瘤的性质及肿瘤无明显粘连是结膜入路手术的必备条件。术前B超和CT检查,对海绵状血管瘤的准确判断至关重要。B超显示:圆形、类圆形占位病变,内回声中等,分布均匀,轻度可压缩性。应由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操作。CT显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高密度占位性病变。对肿瘤位置的判断是要判明肿瘤位于视神经的哪一侧,以确定切口的入路。位于视神经外上、外侧、外下、下方及内下方者可经下穹隆结膜联合外眦切开入路。外眦切开是扩大睑裂,利于术野暴露。视神经内上、内侧和正上方肿瘤可于内上结膜入路。对肿瘤粘连程度的判断主要依靠CT。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通常起源于眶尖部,常于眶尖结构粘连,一般不和邻近正常结构粘连。如肿瘤和眶尖之间有正常脂肪存在,CT显示眶尖部有三角形低密度区,表明肿瘤无明显粘连;肿瘤充满眶尖,提示粘连严重。海绵状血管瘤囊壁较厚且韧,一般牵拉不易将囊撕破,适于结膜入路手术。结膜入路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外观无可见的瘢痕,局麻或全麻下均可手术。但需要术者术前对肿瘤性质和位置进行准确判断,精通眼眶解剖和各种影像资料。由于术野相对狭窄,手术技巧的应用非常重要,应知道如何暴露肿瘤,如何使用拉钩,手指如何探查肿瘤位置。如术中万一发现非海绵状血管瘤,应知道如何改变术式。手术时间不宜过长,长时间手术操作会加重眶内组织损伤,甚至造成视力丧失等严重并发症。笔者体会应在全麻下手术,优点在于病人无痛苦,无局麻药注射引起的眶组织水肿,若术中发现异常情况,如肿瘤粘连严重、非海绵状血管瘤等,便于改变术式。经结膜入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 杨钧.现代眼科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37.
2 刘家琦.实用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50.
3 宋琛.手术学全集·眼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785.
4 肖利华.眼眶手术学及图解.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00,248-253.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