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认为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单眼或双眼受累,主要发生在充满阳光、灰尘和刮风的地区。其治疗方法有药物和手术治疗,药物主要控制炎症而不能除去胬肉,单纯手术切除而术后复发率又特别高,我院采用胬肉逆行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和复发性胬肉20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手术治疗14例,共计20眼,双眼6例,单眼8例,男9例,女5例,年龄38~67岁;第一次手术眼15眼,复发者5眼;1例患者为工人,其余为农民。胬肉均生长多年,胬肉全部居于鼻侧,头部均已达角膜内,严重者遮盖瞳孔。
1.2 手术方法 进行期胬肉必须术前药物治疗至胬肉充血减轻,一般胬肉术前滴的确当眼水(复方硫酸新霉素+地塞米松)3天,手术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常规消毒包头,铺巾,清洁结膜囊,表面麻醉加局部麻醉,用有齿镊夹住胬肉颈部,剪刀沿胬肉颈两侧剪开胬肉,用虹膜恢复器分离胬肉与其下方组织,充分暴露胬肉下巩膜,烧灼止血,沿泪阜前3 mm处剪切胬肉体部,此时须注意不能损伤内直肌,用镊子夹住胬肉,逆行切除胬肉,尽量使角膜表面干净,同侧上方球结膜下注射麻醉药物,作不伤及眼球筋膜囊的结膜瓣,大小为切除胬肉时暴露的巩膜范围大小,放射状剪开,完全剪断结膜瓣时必须注意结膜瓣的正面与反面,清除反面的血迹,将结膜植片平铺于暴露巩膜区,角膜缘对应暴露区的角膜缘,间断缝合植片5~6针于浅层巩膜,保持植片下清洁,断端胬肉可不处理,取结膜瓣处的创面可以不做任何处理。
1.3 术后处理 术后涂抗生素眼膏后包扎1~2天,每天清洁换药,滴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眼水,2周拆除结膜缝线,出院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以后不定期随访。
2 结果
术后患者均出现异物感、流泪、眼睑水肿,1周后消失,术后3天结膜移植片出现水肿、充血,拆除缝线后植片逐渐恢复正常,角膜于1周内恢复正常,植片无感染和坏死,全部成活,取结膜瓣处2周完全愈合,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3年,无一例复发,有2例结膜充血,但未形成胬肉,大部分患者视力有所提高。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病,目前认为其发生可能与风尘、烟雾、干燥、紫外线等因素有关,尤其是紫外线的照射被认为是极重要的致病原因,阳光中的紫外线长期照射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睑裂处鼻、颞侧角膜缘干细胞损伤,导致干细胞屏障功能被破坏,引起细胞下纤维组织增生长入角膜,此外,受损的干细胞还可能释放血管增生因子,加速翼状胬肉的形成[1]。角膜缘干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干细胞,位于角膜缘基底上皮层,具有寿命长、无限增生力、分化程度较低及防护屏障等特点,在角膜上皮更新和创伤愈合中起重要作用[2]。角膜缘干细胞的高增殖潜力在角膜上皮细胞的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角膜缘的增殖压力抑制了结膜上皮细胞长入并且阻止角膜缘部源于结膜的血管长入,翼状胬肉患者存在局限性角膜缘干细胞的缺失和变性,切除翼状胬肉使局部角膜缘干细胞完全丧失。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通过供体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细胞的向心性移行来修复,稳定受损的角膜表面,阻止新生血管的侵入,更接近生理特点,形成的眼表面更稳定[3]。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移植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成功率高,是目前重建角膜结构恢复眼表功能最合理的途径。
手术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应注意以下几点:(1)结膜移植片不要过厚,尽量不要带结膜下组织;(2)切除胬肉时不能损伤内直肌,结膜下组织及纤维组织必须切除干净;(3)移植片要平整,术毕用虹膜恢复器把移植片下的血液和气体压出,使之平伏紧贴巩膜上;(4)结膜移植片必须上皮层居上,角膜缘对应切除胬肉处的角膜缘;(5)胬肉逆行切除易切除干净,角膜损伤小。 该术式简单、易于操作,损伤小、愈合快、效果好,还可以用于其他眼表疾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卢春富,苏秋荷,王雪峰.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观察.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5,2(2):365. 2 俞一波,杨亚波.干细胞移植在眼科的应用前景.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4,28(4):223-226. 3 席晓勃,朱志忠.中国实用眼科杂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自体眼表移植术,2001,19(3):22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