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白内障手术后囊膜破裂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减少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 方法 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总结出了白内障后囊膜破裂的高危因素及术中因素。结论 通过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对病人进行正确的术前准备及谨慎的手术操作,可极大地降低白内障手术后囊膜的破裂,提高术后视力,值得基层医师进行经验交流。
[关键词]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后囊膜破裂;人工晶体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与超声乳化技术相似的手术效果,且价格低廉,便于广大基层医院、贫困地区推广。若手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则导致人工晶体植入困难或术后晶体偏位,以及继发青光眼和视力提高差等不良并发症。现将我院6年来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的病例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8例(128眼)患者,男54例,女74例,年龄40~86岁,合并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者63例,合并虹膜炎、屈光不正等眼部疾病者56例,外伤性白内障7例,行玻切或网脱术者3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剪睫毛,泪道冲洗,应用抗生素眼水、美多丽散瞳,清洁结膜囊及睑缘。球后麻醉,开睑器开睑,固定上直肌,做上穹隆为基底结膜瓣,烧灼止血,以12点为中心,距角膜后缘1.5 mm巩膜面做1/2巩膜厚、长约6 mm的反眉弓形切口,新月形刀片做板形切口至角膜后缘内2 mm,形成约3.5 mm的角巩膜缘隧道切口,3.2 mm穿刺刀刺穿入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用1 ml空针自制截囊针开罐式截囊或连续性环形撕囊,水分离,游离核,晶体核下方注入黏弹剂,扩大隧道内口约6.5~7 mm,晶体圈匙伸至晶体核下,轻压切口后唇,娩核,用注吸双腔针冲洗残留皮质及晶体附核,后囊膜抛光,黏弹剂充填晶体囊袋,植入光学中心为5.5 mm的一体式硬质后房型人工晶体,调位,置换前房内残留黏弹剂,观察切口水密状态,有漏水者切口间断缝合1针,否则不需缝合,球结膜瓣自然复位,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0.4 ml球结膜下注射,单眼遮盖。
2 讨论
采用以上手术方法,6年来共发生128例晶体后囊膜破裂病例,收集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总结出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2.1 白内障后囊膜破裂的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有:(1)以下几种类型白内障病人易发生:硬核、大核的白内障;软性白内障;低巩膜硬度性白内障;后极性白内障;老年性过熟期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2)白内障合并全身其他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呼吸道疾病等;(3)白内障合并其他眼部病变:角膜病变、青光眼、虹膜炎、屈光不正等;(4)眼球外突或凹陷者;(5)眼睑裂狭小者;(6)病人情绪紧张,配合手术差者;(7)肥胖体形病人;(8)玻璃体液化重或行玻切术者;(9)术者多次连台手术,身体疲劳,情绪不佳时;(10)年轻、手术经验少的医师主刀时。
2.2 白内障手术中操作不当的原因 操作不当的原因有:(1)球后麻醉所致眼球后出血,眶压增高。(2)切口因素:巩膜外切口位置靠后,操作不方便;隧道内切口长度小于外切口,娩核困难;做隧道时,板形刀刺穿入前房,虹膜脱出,增加手术难度;均可在以后操作中易致后囊膜破裂。(3)截囊方式为开罐式,易向后撕裂后囊膜。(4)水分离过程中注入量过多,水压高压迫后囊膜。(5)游离硬核力度过大,锐利的硬核边缘将后囊膜刺破。(6)娩核手术不正确,晶体核与后囊膜一起娩出。(7)晶体核与后囊皮间注入黏弹剂量少,晶体圈匙捅破囊膜。(8)在切口小、晶体核大、瞳孔小及虹膜后粘连下强行娩核,或二次娩核。(9)抽吸皮质时,误吸住前囊膜,牵拉撕破后囊膜。(10)灌注液流水压变化大,前房不稳定,注吸针头捅破后囊膜。(11)术中对虹膜刺激重,瞳孔缩小者,娩核及人工晶体注入时易发生。(12)晶状体后囊混浊,剥离浑浊皮质困难,后囊膜抛光手法不当,易致后囊膜破裂。(13)人工晶体植入方法不正确,晶体襻压迫后囊膜。(14)人工晶体调位中,若皮质残留牵拉晶体襻,可致后囊膜破裂。(15)黏弹剂的节约使用,晶体囊袋内未充分充填黏弹剂,易致后囊膜破裂。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由于设备投资少、病人花费低、简单易学、效果好,特别适合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基本国情。通过对几年来白内障手术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分析,总结出以上的高危因素及手术操作的失误,供大家交流。对于白内障病人,进行正确的术前准备和谨慎的手术操作,可极大地降低晶体后囊膜破裂的几率,提高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笔者籍此希望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能成为一个日趋完善的经典术式,以便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