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是累及虹膜睫状体的急性疾病,是眼科常见的急重病症,也是致盲眼病之一。多发于青壮年且反复发作,久而久之视力渐降甚至可致失明,常规治疗包括散瞳、热敷、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及前列腺素抑制剂应用等。笔者于2005年3月~2006年3月用龙胆泻肝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本病42例,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30例进行了回顾性比较,结果前者疗效显著,能更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并且具有疗程短、费用低等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观察的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就诊的病人,均有明显的感冒、喝酒或过度疲劳病史。自诉眼痛、头痛、视物不清。局部检查视力明显下降,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雾状混浊KP(+),房闪(+++),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晶体前囊有纤维素渗出物,睫状区压痛明显。 别病人有前房积脓。血常规显示血象明显升高。在除外角膜炎、青光眼、急性结膜炎等疾病的基础上确诊为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其一般状况、病情均相似,具有可比性。两组病情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病情比较结果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口服龙胆泻肝丸,每日3次,每次6 g,静点先锋霉素4 g+地塞米松10 mg,每日1次,局部给予1%阿托品眼水点眼每日3次,每次1滴,典必舒眼水点眼每2 h 1次,每次1~2滴。
1.2.2 对照组 静点先锋霉素4 g+地塞米松10 mg,每日1次,局部给予1%阿托品眼水点眼每日3次,每次1滴,典必舒眼水点眼每2 h 1次,每次1~2滴。
龙胆泻肝丸组成:龙胆草120 g,泽泻120 g,生地黄120 g,黄芩60 g,栀子(炒)60 g,关木通60 g,车前子60 g,当归60 g,甘草60 g。
1.3 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主诉眼痛、头痛消失,视力恢复正常,结膜充血、角膜混浊、房水闪辉均消失,血象正常。(2)有效:眼痛、头痛减轻,视力好转,结膜充血、角膜混浊、房水闪辉均有所好转。(3)无效:所有症状及体征不见好转。
2 结果
两组均于治疗4天统计疗效,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2。所有病例全部有效,无一例无效。表2显示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愈天数4~6天,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表2 两组疗效比较结果
3 讨论
由上述治疗结果可以看出,结合龙胆泻肝丸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不论从提高疗效,还是缩短疗效,较之对照组均有明显优势。本病中医称之为瞳神缩小,瞳神干缺,系指炎症所致的虹膜后粘连。虹膜睫状体中医称为黄仁,位居风轮里层,即角膜之后,属足厥阴肝经。本病系风热外袭,肝胆受灼,热势上攻,风轮内的精汁不胜热蒸,热邪内窜,损及黄仁,属肝胆实火,应以直泻肝胆为治要。
龙胆泻肝丸出自于《医宗金鉴》,有清利肝胆湿热之功效。方中龙胆草苦寒泄热,既能泻肝胆实火,又可清下焦湿热为本方之主药;黄芩、栀子苦寒清热泻火,助龙胆草以清肝胆湿热为辅药;柴胡、当归、生地黄分别具有疏肝、活血、凉血、养阴等作用,泽泻、木通、车前子能协助龙胆草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出,共为本方之佐药;甘草清热缓急,调和诸药为本方之使。吴谦《删补名医方论》:“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桅、通、泽、车前辈大利前阴,使诸热有所从土也。然皆泻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矣,故又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补肝也。而妙在泻肝之剂,反佐补肝之药,富有战胜抚绥之义矣。”现代中药研究表明:龙胆草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其通过神经系统以激动垂体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实现的。甘草具有类固醇样作用、抗病毒作用及抗溃疡、解痉止痛作用;泽泻、柴胡、黄芩、生地、当归均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炎作用[1]。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发病期间视力急剧下降,眼部刺激症状明显,且极易复发[2],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影响,心理造成负担。目前仅用西药治疗,虽均能治愈,但疗程长、副作用多、复发率高。本疗法结合龙胆泻肝丸不但能明显缩短疗程、治愈率高,而且能增强免疫力,减少复发率,亦能避免长期用西药特别是激素的副作用,并且使用方便、价廉,不失为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疗法。需指出的是该中成药多用于实证、年轻患者,临床上对虚证、老年人慎用,用药时间以不超过10天为宜,切忌长期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传隆.中药辞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509. 2 李风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