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http://www.cnophol.com 2008-8-15 14:08:24 中华眼科在线

  2 结果
    
  2.1 视力 术后1周裸眼视力与矫正视力均数与标准差见表1。

    2.2 术前、术后1周角膜曲率 见表2。

    2.3 并发症 主要是较大硬核挽出造成角膜水肿,一般3~7d可恢复。
  表1 术后1周裸眼视力与矫正视力 (略)

  表2 术前、术后1周角膜曲率 (略)
     
  3 讨论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是白内障患者较理想的复明手术,然而手术源性散光仍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 [1] 。常规大切口ECCE+IOL手术,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是切口大术后引起散光也大,恢复时间长,一般3~6个月,有的长期散光,影响裸眼视力。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手术时间短、愈合快、并发症少、切口自闭不需要缝合,手术原性散光少,视力恢复快而稳定的特点而成为白内障的首选术式 [2] 。我院2001年引进Oertil超声乳化仪,疗效满意。但由于超声乳化所需的设备昂贵,技术要求高,稍有不甚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3] 。短期内难以在基层医院普及。巩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因其手术设备要求低,适应 证广,而且切口稳定愈合快 [4] 等优点。故同时普及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它除了信封截囊、手法挽核、手动注吸与超乳有别,其余步骤相同,效果相同。它与超乳比较优势:(1)能够熟练掌握ECCE+IOL植入术的眼科医师均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培训;(2)可作超乳前过度技术准备,信封式截囊除外;(3)对于初学者并发症严重程度大大低于超乳;(4)可作硬核或过熟期白内障;(5)信封截囊,注吸皮质在囊袋内完成,有前囊保护角膜内皮损伤少,若后囊破裂,IOL可植在前囊上。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如前所述挽核方法为托核法,据中山眼科中心报道 [5] 将手术挽出的晶状体核经测量直径为6.09~7.05mm,笔者体会到,外切口弦长5.5~6.0mm内切口可向两侧各扩大1mm反眉弓隧道切口,多能从内切口通过隧道成熟晶状体核变形挽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适应证,基本同超乳,初学者应选晶状体核较软和较小,易于晶状体核挽出,熟练后可作成熟期或过熟期白内障。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要点:(1)左右上象限隧道切口,有利于右手操作;(2)反眉弓隧道切口一次性完成,有利于切口密闭;(3)水分离一定要充分,尽量使晶状体核心与表层和分离,以利于核一次性挽出;(4)充分暴露晶状体赤道部,在核与后囊之间注入足够粘弹剂,有利于保护后囊及支撑核,防止后囊破裂;(5)瞳孔散大要充分,以免刺激虹膜,造成瞳孔缩小,给挽核造成困难及术后炎性反应重;(6)如有后囊破裂较大,可用前囊支撑,选择全长13.5mm、光学直径6.0mm的人工晶状体睫状沟。
    
  参考文献
    
  1 刘奕志,李绍珍.人工晶体手术源性角膜散光的手术控制.中华眼科杂志,1993,29:323.
    2 龚力力,曹向荣,宋耕,等.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8.
    3 何守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华眼科杂志,1997,33:313.
  4 王青,王传富,赵桂秋.颞侧巩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效果评价.眼科,2003,12:269-271.
    5 张振平,郑丹莹,利华明,等.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 晶体植入术.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15:481-483.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中华眼科在线,眼睛,眼科,白内障,人工晶状体)的信息
  热门图文

奥运月5大超人气媚妆

最适合看奥运的眼镜时

时尚MM配镜百搭技巧

火辣热烈的奥运加油妆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