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施行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6例(26眼)外伤性白内障行白内障摘除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同期行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结果 术组病例随诊5~71个月,术后全部脱盲(视力≥0.1),18例脱残(视力≥0.3)。结论 对外伤性白内障施行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
外伤性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多发生于青壮年及儿童,及时施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恢复视功能。随着人工晶体质量的提高和显微手术的普及、手术技巧的提高,手术适应证得以扩大,使部分眼外伤后条件较差,以前认为不宜施行人工晶体植入的患者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院自1999年10月~2005年2月收治的外伤性白内障施行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26例患者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26例(26眼),男21例,女5例;年龄5~49岁,平均(23.03±4.37)岁。所有病例均为各种原因所致眼球穿通伤后继发白内障,并不同程度合并有角膜瘢痕、虹膜前或后粘连、部分虹膜缺损、瞳孔变形、晶体前囊破损、皮质溢出及晶体后囊破损、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且经B超检查无视网膜脱离者,术前视力眼前手动至0.08,平均随诊36.2个月(5~71个月)。
1.2 人工晶体屈光度的选择 术前测量角膜曲率,A超测量患眼轴长,以SRKⅡ回归公式计算出所需的人工晶体屈光度。
1.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原穿通伤术后3个月后进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采取球周及球后麻醉方式下作10点及4点角膜缘后1~1.5mm(睫状体平坦部)三角形1/2厚度巩膜瓣,行常规上方角巩膜梯形切口,根据伤眼情况,前房内注入黏弹剂(Healon),分离前后粘连的虹膜,根据破口形状、部位,采用不同方式截囊,小心吸除皮质,有晶体核者用晶体圈娩出晶体核,关闭角巩膜缘切口。前房内注黏弹剂,以保持眼压并维持前房,于10点及4点方位预置巩膜瓣下,采用Alcon,CZ70BD悬吊式晶体及Alcon10-0聚丙烯缝线(一端为长直针,一端为铲针),长直针由10点处巩膜瓣下刺入后房,由4点处巩膜瓣下穿出,拆除原上方角巩膜切口缝线,钩出瞳孔区缝线并自中央剪断,分别系于人工晶体上下襻中央的孔中,并行前节玻璃体切除,由上方切口植入晶体,缝线拉紧后缝合固定于巩膜瓣下。用10-0线间断缝合角巩膜缘切口,前房内注入空气泡,观察空气泡形态,以检查玻璃体是否嵌夹,彻底剪除前房内玻璃体后,用平衡液将前房内Healon冲洗干净,再以卡米可林注射液注入前房以缩瞳,尽量恢复瞳孔形状。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mg,涂典必殊眼膏包封术眼。
1.4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青霉素480~640万u,每日1次,共5~7天,之后改为强的松龙口服20mg,每天1次,晨起顿服,1周后减量至停药。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