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果
2.1 大体观察
2.1.1 自体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 在取材的过程中可见视神经与坐骨神经断端连接良好,吻合处光滑,未见神经瘤样膨大,并且有完整且连续的神经外膜,两条神经已成为一体、视神经端明显增粗、管径与坐骨端大小基本相同。周围有轻度纤维组织粘连及血管增生。
2.1.2 自体视神经—视神经吻合模型 吻合术后15天可观察到,视神经两断端外膜已连接,吻合处未见神经瘤。视神经有萎缩,管径变细。周围有轻度纤维组织粘连及血管增生。
2.2 HE染色结果
2.2.1 自体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 15天组可见神经轴突变性较明显,大部分崩解,呈网状分层、形成较大的空泡。淋巴细胞浸润,30天组可见神经变性仍明显,空泡可见,少许视神经纤维增生,淋巴细胞浸润明显。45天组及60天组神经变性较轻,空泡明显减少,视神经纤维大量增生。
2.2.2 自体视神经—视神经吻合模型 15天组视神经溃变,纤维变细小,部分断裂、不连续。较多淋巴细胞浸润。30天及45天视神经溃变明显,纤维断裂,未见明显的纤维增生。60天组视神经溃变较重,大部分纤维断裂、崩解成空泡或网状,未见有明显的纤维增生。
2.3 NCA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2.3.1 在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表达 在吻合术后4个不同时间组,均可见分布。表现为红色至浅红色,不规则的线状。随着术后时间增加,反应强度逐渐减弱。其中术后15天组表达相对较强,着色最深,表现为阳性、红色(见图1)。相对15天组,术后60天组反应较弱、着色较浅,表现为弱阳性、浅红色(见图2)。
2.3.2 视神经—视神经吻合模型表达 呈弱阳性—极弱阳性,表现为淡红色稀疏地散在于神经胶质细胞附近。术后15天组可见少量表达(见图3),其余30天组、45天组、60天组表达不明显。
2.4 计算机图像分析 NCAM在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组(SON)和视神经—视神经吻合模型组(OON)表达的OD值,见表1。SON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OON组。
表1 NCAM在SON组和OON组表达的OD值 略
3 讨论
NCAM是细胞黏附分子的一员,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布在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表面。不同的神经细胞有不同空间和时间的NCAM基因表达,NCAM mRNA又经历不同的剪接,因而在不同的发育时间可表现出不同的细胞黏着性。NCAM突出的生物学功能是:和邻近细胞的其他NCAM分子结合,介导神经元之间同型识别和黏附,在神经元发育中NCAM参与黏附与轴突生长及延伸,并可能促进突触的可塑性,因此认为NCAM在神经系统发育和神经再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体外神经元培养的研究发现:NCAM能刺激神经元轴突延伸,小脑神经元在转染了NCAM cDNA的3T3细胞后,生长得更快,轴突分支也更多[2]。NCAM促进轴突生长的原因可能是它们通过为神经元突起生长提供更具黏附性的基质而起的机械性作用,或者它们的相互作用可能启动了能刺激轴突延伸的细胞内信号,有研究表明,NCAM激活神经元第二信号级联反应而激发神经生长[3]。NCAM介导的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至少在再生早期作为再生过程的一个重要反应。
雪旺细胞(SC)是重要的神经胶质细胞,SC及其分泌的分子构成的微环境,使坐骨神经再生变得容易。许多体外和体内实验表明,SC不仅能支持周围神经再生,还能促进脊髓、视神经等中枢神经突起生长[4]。SC不仅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再生的良好基质,还和许多分子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RGCs成功再生不可或缺的。有学者研究显示SC利用NCAM局部的紧密联系来建立与延长轴突的稳定性接触[4]。RGCs再生不单是一个轴突在移植的坐骨神经中生长,它建立在轴突与SC之间直接的动态联系,伴随着胶质细胞之间的变化和反应,SC在再生中产生多种功能物质,如神经生长因子,这些分子共同诱导RGCs再生[4]。存活的SC能持续表达NCAM分子[5]。
本研究发现在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中,NCAM在各时期吻合神经段均有较多表达,然而在自体视神经断端吻合中表达较少、到后期基本无表达。提示视神经损伤时并不能分泌较多NCAM分子促进自身修复。在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中,NCAM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这进一步证实NCAM在大鼠视神经损伤及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吻合术后时间增加,坐骨神经—视神经吻合模型中NCAM表达下降,这与离体的坐骨神经溃变,SC减少,分泌NCAM下降可能有关系。
本研究成功建立大鼠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组织学研究观察到较多的视神经纤维增生。我们曾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段的超微结构,发现了再生的视神经纤维,进一步证实坐骨神经移植物的确有助于视神经再生[6]。而自体视神经两断端吻合术后未见有再生的视神经纤维。移植大鼠坐骨神经至受损的视神经局部,能改变视神经的微环境,增加了NCAM的表达,显著促进了视神经再生。
(本文图片略)
【参考文献】
1 Fercakova A.Kosice,Slovakia.Cell adhesion molecules in the neural development and plasticity.Bratisl Lek Listy,2001,102(12):552-555.
2 蔡文琴.发育神经生物学.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9,60.
3 Walsh FS,Meiri K,Doherty P.Cell signaling and CAM-mediated neurite outgrowth.Soc Gen Physiol Ser,1997,52:221-226.
4 Dezawa M,Adachi-Usami E.Role of Schwann cells in retinal ganglion cell axon regeneration.Prong Retin Eye Res,2000,19(2):171-204.
5 Dedkov EI,Kostrominova TY,Borisov AB,et al.Survival of Schwann cells in chronically denervated skeletal muscles.Acta Neuropathol(Berl),2002,103(6):565-574.
6 朱益华,朱捷,唐宝丰,等.视神经再生模型超微结构观察.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3,37(1):35-37.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