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6日,是第一个世界青光眼日。今年青光眼日的主题是:防治青光眼,健康看奥运。
为了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的认识,让更多的人认识青光眼这一疾病,进行常规眼科体检,从而更早地得到诊断,避免造成视功能损害;世界青光眼协会和世界青光眼病人协会共同倡议:3月6日定为世界青光眼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公布的数字,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的致盲因素,仅次于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致盲因素。全球共有7000万青光眼患者,估计2020年将达到8000万。全球因青光眼引起双眼失明者占全球盲人总数的50%。我国青光眼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是0.68%,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65岁之后,可达4%-7%。
有报道称“中国现有青光眼患者500多万,其中79万人双目失明,50岁以上每100人中有两人患青光眼”。我国迄今并无一份有关青光眼发病率的大样本调查,最有“价值”的,当数近30年来上海、广州专家先后对沪、京、穗及西藏4地所做的部分人群抽样。我国城市青光眼患者较农村的多,大城市人群青光眼的患病率在1.2%-2%,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更是高达2.5%-3%。
青光眼作为一种不可逆的致盲眼病,通常被称作“盗取视力的小偷”或被称作“沉默的致盲性眼病”。在疾病初期因为没有症状而被忽视,只有当疾病进展到晚期,才会出现患者可以察觉的症状,然而此时视觉非常重要的部分已造成无可挽回的丧失。在发达国家50%的患者、发展中国家90%的患者在早期都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因此未能得到及时诊治,导致眼盲
青光眼是一组复杂的“隐蔽性”眼病。青光眼通常以眼压升高、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等原因造成的,是一类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长时间的眼压高会损害部分或全部视神经,减少视神经向大脑输送信息的质和量,患者的视力就会逐渐减退或失明。
青光眼可以分为慢性青光眼和急性青光眼。慢性青光眼是逐步削弱眼睛视功能。眼压升高时,先对眼内最弱的视觉细胞进行损害,然后逐级破环,致使患者眼睛的视野越来越窄,最后致盲。慢性青光眼患者不易察觉症状,等到视觉功能受到影响时才来看病为时已晚。
急性青光眼患者会出现突然的头疼,眼胀等症状,但患者通常会与其他病症混淆。尤其是中老年人头痛患者,同时伴发有视力急剧下降或其他眼部症状时,切莫忽视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可能。错误的选择治疗和服用药物,会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并加重视功能的损害。 青光眼家族史者为高危人群。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眼睛不痛不痒时,青光眼这个“小偷“可能正在悄悄的损害患者的视力。根据青光眼患病几率,存在以下因素的人群易患青光眼:有青光眼家族史的患者;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有高度远视或近视患者。
其中,如果大家出现明显情绪的极端化,常出现头疼、雾视或夜盲现象等,此时可能已经属于青光眼的早期,患者应及时诊断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避免视功能发生严重和不可挽救的损害。
早发现、早治疗是控制青光眼的最好方法。专家建议将青光眼检查作为常规的眼科检查项目。大多数人在35岁左右就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40岁时再进行一次检查,40岁以后每隔2-3年检查一次,60岁以后每隔1-2年检查一次。由于青光眼的分类复杂,其诊断需进行的检查种类也较多。最为基本的检查项目包括:①眼压和日眼压曲线及暗卧试验。②视神经检查:眼底镜检查和立体眼底照像。③前房角检查:房角镜和前房形态测量。④视野检查:目前以微机自动视野检查为主。
青光眼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激光及手术三种方式。各种治疗方式各有利弊。药物治疗相对安全,但降眼压幅度有限,并且需要终生用药,有时也可能发生药物的毒副作用。为此,青光眼患者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大多数青光眼患者仅通过药物治疗就能够安全有效地控制眼压。如药物不能够控制眼压或视神经病变继续发展,这时就需要手术治疗。激光治疗相对简单、安全。不同类型的青光眼可以采用不同的激光手术进行治疗。如采用小梁网成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采用激光周边虹膜打孔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手术治疗可以明显的降低眼压,但可能会出现一些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