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摘除白内障越早疗效越好
2008年天津眼科国际论坛日前在本市结束,来自欧美、日本及全国各地的权威眼科专家出席了会议。白内障作为一种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国际上最重要的致盲疾病,其新的治疗预防理念及其技术发展成为此次会议的焦点话题。天津市眼科医院白内障治疗中心主任、国内著名白内障专家汤欣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医学技术和生物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白内障的治疗从理念到疗效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白内障手术已由从前简单的除障复明向改善老年人视功能转变,白内障手术业已成为一种以提高视觉质量为目标的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屈光手术。但要让所有白内障老人受益于这种转变,目前最重要的是白内障患者需尽早接受手术,而临床上有近60%的患者仍然在白内障中晚期才到医院手术,甚至已经继发了青光眼,这将大大降低术后视力恢复水平。
白内障手术不能等 亚洲人易继发青光眼
汤欣说,白内障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眼病,一般从40至50岁开始发病,到70岁以后发病率可高达90%。国内权威机构最新调查显示,在全国1200万视力残疾者中,由白内障造成的占首位,约有500万白内障病人需手术治疗。过去白内障患者需要等到白内障成熟后再进行手术,许多患者直到视力严重下降甚至残疾后才来就诊,这也是白内障致残率极高的重要因素。随着超声乳化摘除术及折叠人工晶体的广泛应用,现在白内障成熟期及其之前的任何时期都适宜做手术,且手术越早术后视觉功能恢复越好。因此老年人一旦发现患有白内障,切不要因等待成熟而长时间忍受视力日益下降的痛苦,相反过于成熟的白内障还会增加手术的难度,降低手术效果。
另外,因为眼睛的解剖特点,相对欧美人,亚洲人患白内障后更易继发青光眼。在临床上,相当一部分青光眼患者是由白内障引发,实施白内障手术后青光眼症状相应减轻。但白内障患者如果有一次青光眼发作后再进行手术,其手术效果非常有限,因此积极治疗白内障也是及早排除青光眼隐患。
人工晶体非球面多焦点 老年人术后视觉更年轻
汤欣说,现在的白内障手术已经非常人性化和个体化。在人性化方面,首先是手术切口比以往更小,从五六年前的6毫米缩小至2毫米,已经无需麻醉无需缝合,病人手术无痛苦恢复也很快,第二天就能正常视物;其次散光等手术并发症越来越少,由于手术切口缩小,术后感染的几率已经降至最低,因感染发生的最严重并发症眼内炎已极为少见。
随着人工晶体技术的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也日益成为能满足个体化需求的屈光手术。例如近几年日趋成熟的非球面和新兴的多焦点、调节型、蓝光过滤等人工晶体,不仅能治疗白内障,而且能按照老人日常生活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扩大患者视野范围、提高视觉质量,满足老人远视力开车看物、近距离读书看报和中距离使用电脑的需求。对于老年人来说,非球面人工晶体的应用,使他们的视野更开阔,特别适用于喜欢开车的老年人。而多焦点人工晶体则可以根据老年人双眼的需要装参数不同的晶体,从而令老人术后视觉质量更佳。以往老人术后常常会有一定的远视,术后还需要戴一副远视眼镜,多焦点人工晶体的出现,令老年人看远看近能自如调节,无远视也无近视。
预防白内障从年轻开始 5岁后每年做眼部检查
汤欣说,虽然白内障是一种老年性疾病,但近10年来,其发病也出现了年轻化趋势,这一点已经引起国际眼科界的关注,多数人认为这与年轻人用眼过度,不注意用眼卫生和生活饮食习惯不良有关。因此从年轻时就应积极预防白内障。
首先,外出时要戴深色眼镜(或戴檐帽)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照射。其次,遇到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呕吐,或在高温条件下大量出汗等应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因为在脱水情况下,体内液体正常代谢紊乱,会产生一些损害晶状体的化学物质,导致白内障发生;而对已发生白内障的患者,脱水可使病情加剧。第三,要在年轻时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人眼中维生素C的含量大约比血液中高出30倍,随着年龄的增长,营养吸收功能衰退,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久而久之引起晶状体变性,导致白内障。第四,不吸烟。
此外,由于白内障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是缓慢发病往往被人忽视,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视力逐渐下降,眼前常常觉得有一层白雾,某些病人还可能出现暂时性近视度数加深,偶尔还可能有单眼双影甚至多影现象,有的还会有光线较强时反而视力差,光线弱时视力较好的感觉。因此为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现在一般提倡35岁以后每年做一次眼部检查,45岁后每半年检查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