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3.1 黄色瘤的发病机制
黄色瘤实际上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类脂样物质在皮肤组织中的沉积,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刘竞等调查了1 728人,认为此病发病可能与脂肪代谢紊乱有关[2,3],可同时伴有高血脂、糖尿病、血管硬化等[3,4]。病理检查,可见真皮中有大量黄瘤细胞和一些黄瘤巨细胞(Touton),亦即吞噬了脂质的组织细胞,也可证实黄色瘤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从本组化验结果可以看出,黄色瘤的发病与LDL-CHO升高关系更为密切。在临床上化验LDL-CHO比T-CHO更为重要。
3.2 肝素钠治疗黄色瘤的可能机制
肝素钠系自猪肠系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聚糖的钠盐,属于粘多糖类物质。最早肝素来自肝脏故名为肝素,它是一种体内外抗凝剂。肝素对脂肪具有清除作用,因为肝素可促进脂蛋白酶(或称清除因子)的释放[5],该酶催化与乳糜有关的甘油三酯水平,使甘油三酯水解成游离脂肪酸而进入组织,肝素可降低血粘稠度,其轻微的血管舒张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据此我们推测治疗黄色瘤的机制可能系改善了黄色瘤局部的微循环,清除了局部组织内脂肪,使真皮内的黄瘤细胞脂肪得以清除,从而恢复到正常皮肤。因肝素具有抗凝作用,故病人在治疗前应查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有出血疾病倾向的病人慎用。
以往对黄色瘤的治疗方法多采取手术切除。瘤体较大术后有瘢痕,病人不易接受。本方法简单、方便、疗效好,不留瘢痕,病人易于接受。药量小,对全身无毒副作用,可重复注射,值得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刘辅仁主编.实用皮肤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58.
[2] 刘竞,刘玉凡,吴广钧.1728人中眼睑黄色瘤调查.实用眼科杂志,1992,10(2):126.
[3] 毛文书主编.眼科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54.
[4] 刘家琦主编.实用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7,222.
[5] 〔英〕D.R.劳伦斯,P.N.贝内特著.于毓文主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548.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