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黄斑是视网膜视觉最敏感的区域,为保持术后残存的黄斑功能,如何封闭黄斑裂孔一直是一重要问题。70年代初用光导管电凝黄斑裂孔,后发展为冷凝及黄斑部硅胶加压术。因电凝或冷凝后黄斑组织的细胞破坏广泛,手术损伤大,严重影响黄斑功能,目前已不再采用。自1985年采用玻璃体内注气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3],目前该方法已广泛采用。此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又能保存较好的视力。但若不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存在手术失败或复发的危险。通过对116例分析,我们认为应根据具体病情来确定手术方法:能用简单手术方法就不用复杂的破坏性大的方法;反之对复杂病例不恰当地选择简单手术方法,很可能造成再次或多次手术。为此,手术前必须反复详细检查玻璃体与视网膜的情况,依据膜形成程度确定正确的手术方法,这是手术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4]。
对于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膜形成Ⅰ级的患者,由于脱离浅且范围小,应选择气液交换术。而以注入C3F8为好。因为空气一般5~7d基本被吸收,此时黄斑裂孔还未完全愈合,易出现再脱离。而C3F8为膨胀性气性,在眼内能维持较长时间,形成大气泡顶压黄斑裂孔,有利于裂孔完全愈合;但须掌握注气量,太少吸收快需再次加气,太多引起眼压增高,一般以0.5~1.0mL为易。亦可用空气与C3F8的混合气体。术后应取低头俯卧位2wk左右。
对于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膜形成Ⅱ级或伴有其它部位裂孔的患者,选择环扎放液注气或环扎加压放液注气术。通过环扎或环扎加压以缩小眼内腔,减少玻璃体牵引,同时注气,眼内填充推顶黄斑裂孔,促使其愈合。但仍有5例待气泡吸收后,裂孔边界清楚,经氩激光治疗痊愈。有4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其中2例为其它部位发生新裂孔而造成,2例为膜形成发展引起玻璃体增殖性病变加重、玻璃体视网膜广泛粘连而造成,需作玻璃体切割予以解决。
对于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形成ⅢA或ⅢB级,少数Ⅱ级全脱离或术后未愈病例,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彻底切除玻璃体条索增殖膜,解除其对视网膜的牵引;通过剥膜钩膜松解视网膜皱襞,恢复其活动性;以全气液交换、注C3F8顶压黄斑裂孔,展平视网膜,促其愈合。术后裂孔边界清楚的,可以氩激光术治疗。对术后未愈的病例,要分析失败原因,不急于再次手术。经观察一段时间仍不能愈合,再予以手术。
由于我们注重术前的详细而反复的检查,依据膜形成程度等具体情况,选择正确合适的手术方法,精心操作,从而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术后视力[5]。本组病例中18例曾在外院施行1~2次手术不愈,经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张 皙.气液交换术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浅脱离[J].眼科研究 1990;8∶116-118.
[2]吴川.玻璃体切割联合注C3F8治疗复杂型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6;14∶274-276.
[3]赵东生,张正刚,张 皙,等.玻璃体内空气注入法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J].中华眼科杂志 1988;24∶339-343.
[4]唐于荣,秦娟娟.47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8;16∶344-345.
[5]颜 华,张福昆,Dhurjon L,等.黄斑裂孔手术[J].眼科新进展 1998;18(2)∶74-76.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