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干眼症与慢性结膜炎之间关系与误诊原因,探讨防止两种疾病之间误诊的措施及方法。方法 对182例(321眼)门诊诊断为慢性结膜炎或干眼症,并排除其他疾病的眼病患者进行干眼症相关性临床分析,包括:泪液分泌量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及虎红试验。结果 慢性结膜炎的误诊、误治与干眼症的发生有其必然的联系。结论 详细的病史资料、症状及临床检查是防治误诊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干眼症;诊断;慢性结膜炎;误诊
干眼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1]。干眼症最常见的症状有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眼部少量分泌物等。结膜炎类型繁多,其共同特点是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临床上容易将两种疾病相互误诊,使患者久治不愈。现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因慢性结膜炎或干眼症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82例(321眼)患者进行相关性检查,对结果作出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曾于外院诊断为慢性结膜炎或干眼症的患者共182例(321眼),已排除其他眼病,男85例,女97例,男女之比为1∶1.14,年龄17~66岁,平均35.2岁。将曾诊断为慢性结膜炎的患者93例(168眼)定为Ⅰ组,曾诊断为干眼症的患者89例(153眼)定为Ⅱ组。
1.2 研究方法 全部患者均详细询问全身情况、用药、工作环境及每日使用电脑和看电视情况等既往病史;询问有无眼部刺激征、干涩、异物感或磨砂样感、烧灼感、痒感、晨起眼部少量分泌物、视力波动、视觉疲劳、畏风流泪等症状[2]。进行泪液分泌量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结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Fl)及虎红试验(rose bangle,Rb)检查(所有操作均由同一检查者进行)。对确诊的干眼症患者给予透明质酸钠(爱丽)眼液,每日4次,卡波姆眼膏,每晚1次,治疗1个月,对比观察患者眼部症状及角膜上皮恢复情况,并随访3个月。
1.3 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仍无诊断干眼的统一标准。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参照温州医学院吕帆等[3]制订的答卷评分标准进行统一问卷调查,收集病史和临床症状。依次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I(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结膜荧光素(fluorescent,Fl)染色、虎红(rose bangle,Rb)染色检查等(所有操作均由同一检查者进行)。参照美国干眼流行病学调查[4]及刘祖国[1]在2004年“干眼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研讨会”上提出的干眼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 结果
根据干眼症的诊断标准,将Ⅰ组93例(168眼)、Ⅱ组89例(153眼)进行干眼症检查,得出以下结果(见表1):Ⅰ组中应诊断为干眼症为35例(57眼),Ⅱ组应诊断慢性结膜炎为21例(31眼),两组患者的误诊率分别为33.9%、20.3%。表1 两组干眼症检查结果比较
3 讨 论
3.1 误诊原因
(1)由于目前国际上仍无诊断干眼症的统一标准及缺乏对干眼症的认识、缺乏对表现相似的疾病鉴别诊断的经验。干眼症的临床表现常和结膜炎等疾病相似,对于症状持续时间较久的患者未能引起重视,反而因长期使用抗炎药物,药物本身的毒性或药物成分使病情加重,造成泪液分泌减少使干眼症状加剧。本研究中Ⅰ组患者的误诊率明显高于Ⅱ组患者就证明了这一点。
(2)不重视病史的采集,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疾病的态度:对于角膜染色阳性的患者,只着眼于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不能详细追问病史、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及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持续时间和用药情况。
3.2 干眼症与结膜炎之间的关系
引起干眼症的病因很多,炎症在干眼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在近年研究中已得到充分证明[5,6] :(1)慢性结膜炎时由于结膜形成大面积瘢痕而失去杯状细胞功能,睑板腺疾病又使脂层功能丧失,结膜机械性破坏最终导致纤维组织替代正常的结膜组织,使结膜角化,杯状细胞减少。黏液主要产生于结膜的杯状细胞,杯状细胞减少造成黏液分泌减少出现泪液分泌不足。Schirmen I试验就反映泪液的基础分泌。(2)结膜炎的治疗中,长期不正当使用抗病毒、抗细菌、抗过敏眼药及甾体或非甾体激素类眼药,药物中的防腐剂和抗生素成分也会损伤眼表和杯状细胞。泪膜的长期异常使泪液中天然的抗炎因子如乳铁蛋白等的分泌减少,浸润的炎症细胞又产生大量的致炎因子和蛋白酶,诱发眼表炎症反应,进一步招募更多的炎症细胞使局部炎症反应放大,损害正常的泪液分泌的神经传导,影响泪液的质量,形成恶性循环。泪液分泌减少,溶菌酶等抗菌物质减少,其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分泌减少影响了上皮细胞代谢,使患者的眼部易感染各种细菌,使本来就存在的结膜炎经久不愈。BUT反应泪膜稳定性,荧光染色反应角膜上皮情况。
3.3 防止误诊及干眼症的治疗措施
干眼症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是很清楚,并且也没有明确诊断标准,给干眼症的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对于慢性结膜炎的诊断是否准确应加以重视。通过对以上2组182例(321眼)患者的系统检查、重新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调整用药,经治疗好转后随访3个月的结果分析得出:(1)要注重病史的采集,对于长期眼部不适感及使用眼药水的患者进行认真详细的干眼症检查,以排除干眼的存在。(2)要避免长期滥用抗病毒及抗炎眼药水,有效地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病毒眼药水在抑制病毒DNA合成的同时,也会抑制正常角膜结膜细胞的DNA合成,对角膜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3)对于存在慢性炎症的患者要分析干眼与炎症存在的关系,控制炎症的同时要分析干眼患者可能是水样液缺乏型还是蒸发过强型或是两种因素并存,在明确诊断以哪一型为主后,采取针对性措施。
干眼症主要的治疗措施:(1)目前针对干眼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使用人工泪液替代物的效果较显著;(2)减少泪液的流失、减少蒸发与暴露:如佩戴硅胶眼罩、湿房镜或使用泪点胶原塞和永久性泪点封闭;(3)使用增加泪液水样液分泌药物如维生素A可刺激黏液分泌,环孢素能抑制泪腺中的炎性反应又可抑制泪腺组织的瘢痕化,匹罗卡品可刺激副交感神经以使泪液分泌增加等;(4)手术治疗如自体腺体移植等。
对于长期使用电脑、文字处理机等终端屏幕者,要以预防为主,做到保持正确的操作姿势,屏幕距离眼球约为40~70 cm,视线稍向下形成一定角度;使用时间超过2 h后,休息眼睛,眺望远方,并适当活动身体;对于存在屈光不正的患者,建议验光配镜矫正屈光不正。近年来干眼症的人群不断增多,这就要求眼科医生要在诊断和治疗上不断提高认识,注重干眼症与结膜炎的鉴别诊断,对可疑病例进行客观细致的眼部检查,减少干眼症的误诊率。
【参考文献】 1 刘祖国.眼表疾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6-294.
2 惠延年.眼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
3 吕帆,瞿佳.干眼症的临床诊断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7:514.
4 Shein OD,Munoz B,Tielsh JM,et al.Relation between signs and symptoms of dry eye in the elderly.A populationbased perspective.Am J Ophthalmol,1997,104:13952.
5 Stern ME,Gao J,Sehwalb TA,et al.Conjunctival Tcell subpopulations in Sjugrens and non Sjugrens patients with dry eye.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oi,2002,43:2609-2614.
6 刘宏伟.泪膜、眼表面异常于干眼症.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6,20:96-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