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亚丽 现在是需要反思的时代,又是除却浮躁和愿意帮助对方反思的时代。比如医生埋怨媒体把医患关系搞坏了;医学人文学者又经常批评医生如何不人文了……
作为医学伦理学老师,教授医学伦理学课程是我的本职。但在我众多的工作板块中,干得最不好的,就是这部分了。我曾和很多圈内人士讲过类似观点,即应该没有人敢说自己胜任医学伦理学教学,因为此岗位需要同时具备医学背景、哲学伦理学背景,也需要掌握卫生法、卫生经济、医学社会学,甚至医学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医学伦理学教师能较早进行反思,客观地说,是因为教学效果经常不很理想。但这种反思是被动的。
主动的反思,是更重要的反思。比如,可以通过教学反馈和尊重学生的想法等方式获得。我最近教的是八年制的学生,在教学方法上稍微有所改变,自学成分大些。课程结束后布置一个作业,题目是“希望通过医学伦理学课学习但没有学到的内容”。我们的医学伦理学教育目的,是致力于把医学生培养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纯粹的医生,还是指出作为一个医生基本的行为规范、底线,让他们尽管去做“凡人”?我希望通过学生的坦诚反馈来帮助我们进行主动反思。
再进一步说,医学伦理学教育本身需要反思。学校教育的功劳在于培养年轻人,使现在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后能慢慢解决。如果我们的教育让未来的医生都对此课程失望,未来又会是哪般景象?我的班上有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他在作业中直言对此门课程遗憾。他写到:“当一个身无长物、毫无钱财的病人急需治疗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帮助他?我就亲眼看见过病人家属因为缺钱而跪在医生面前,那个场面非常令人震撼。所以当一个病人在你面前因为没有钱而放弃了本可以经过治疗就能解除的病痛时,我们的良心是绝对过意不去的!是的,我见过这样的医生,从口袋里掏出800块为病人垫上看病,多么神圣和高风亮节!但这样的好医生又能经得起多少这样的资助呢?更多的情况是科室分摊。如果一个月内来几个这样的病人,科室所有人的奖金也就付诸东流了……在上伦理课之前我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依然不知道……所以,请现实点,再现实点。”
由于这不是医学伦理学本身所能解决的问题,反思的结果只能是跳出教师个人的层面,从更广的角度反思——如何能让我们的医学生在目前的环境中顺利成长为好医生。这不是一门学科能做到的,而是需要联合相关的其他医学人文学科,联合医学领域的有志之士,为医学、卫生政策的发展开个处方。医学伦理学的可作为之处,不是单纯说理论道,给出原则,定出规范,而是通过和医生一起来基于现实问题,顺藤摸瓜,追根溯源,为问题的明朗化和措施的可操作性提出伦理学建议。
真正实践医学伦理学的,是医生。这一点,一定需要我们医学人文学者认清。唯其如此,我们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反思,就不会通过批评医生的方式提醒他们,让他们反思,而是和他们一起工作,一起被批评,一起去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