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志
重庆九龙坡区含谷镇谷东街42号61岁的杨正林在门诊看病花去53000元,但当儿子拿着他的医疗费到当地医院报销时,被告知最多只能报销50元(一档门诊每年报销最高限额),原因是他的医疗费全部都在门诊。目前,他已通过街道将情况向九龙坡区城乡医保管理中心反映,等待中心“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由于不懂报销政策,九成参保市民区外就医吃了报销亏。
(2月24日《重庆晚报》)
医保政策是善政,关系到千家万户,九成市民吃亏的事实,不能怪市民不懂报销政策,要怪就怪医保政策“说明书”不够通俗明了。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医保政策应该简单明了告诉大家:怎样看病才最省钱,才能报销最合算。将政策解读全部交给市民去“自学成才”,从参保过程到具体报销结算清单,不是这里要分“档”,就是那里要分“级”,这边有个药品适用目录,那边有个报销层次额度,操作起来又多是IC卡操作,还这一“转”,那一“结”,这里一个百分比,那里一个余额数。整个计价公式,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完全是一种折磨。
医保政策的“说明书”要让市民看得懂,不要用佶屈聱牙、深奥莫测的文字,让市民雾里看花、莫名其妙,应照顾到大多数市民的文化程度,尽量少一些专业术语,多一些日常话语,少一些笼统粗糙,多一些具体细化。这是医保能完成全民参保的责任并起到实际效果的前提。
同时,社区管理机构要起到“一人有难众人帮”的领头羊作用,在自己辖区有病人出现时,可以将医保政策解释作为“帮扶内容”甚至“应尽义务”。平时,可请相关专家多做一些医保知识普及的通俗讲座,以每个市民“弄懂”为及格线,不要让市民事到临头,总是江湖救急,或者事后又来“维权”甚至“闹事”。要避免类似杨正林这种争取“特事特办”的情况发生———最终是否能够争取下来暂且不论,光这过程就平添了许多烦恼。政策制定者、管理者、执行层认为市民是自己看不懂怪不得别人,无理取闹,可市民感到规定有陷阱,忽悠人,完全是让人吃哑巴亏,有苦说不出,有苦无处诉。一个善政弄出了诸多乱象,名为医保,实际却保障不力,破坏了和谐。
另外,城乡标准不统一、区内区外比例不一、只能到定点医院,什么病该哪一级医院,转诊住院手续审核等一系列问题,都不是市民能够解决的。比如住院才能高比例报销的问题,就需要在消灭医院高收费的前提下才能解决,市民都知道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的常识,一住院,什么医药、检验、床位、护理、膳食、空调……这项那项的收费比门诊多得多,就算报销比例增高一点,可患者的实际支出最终还是多了,又有何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