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 412 AB0867
不同眼底改变的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后极部功能形态学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石一宁 苏婷 何婷 李妮娜 郑红 陈建华 尚磊
西安市中心医院眼科
目的 观察不同眼底改变的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后极部功能形态学变化,以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寻找不同眼底改变对高度近视眼视力、形态损害的早期客观敏感指标。
方法 从11方面分组分析:视力,年龄,职业,眼别,性别,病程,近视度数,视网膜脱离眼裂孔位置,眼轴,B超形态,眼底形态。将临床与黄斑形态相关的检查项目筛选,采用自动气体眼压计,A/B超,眼底荧光/吲哚青绿造影等检测手段对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后极部形态3项指标进行定性观察。
结果 高度近视在不同的屈光度、眼轴、B超形态和眼底形态诸分组中,从构成比分析,>-10D、40岁以上、以及视力低于0.4的近视眼底多为豹纹改变、混合改变,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而中心视力随近视度数的增加、眼轴的增长、B超和眼底形态变化的复杂化而下降。视野的平均光敏感度下降;视觉电生理中单次视锥细胞和30Hz闪烁b波振幅下降;2环振幅密度下降,2环b波振幅均有下降(P<0.05)。
结论 本研究提示高度近视的视力下降的同时伴有相应的形态变化,其下降程度与形态变化的程度、范围、有正相关关系。也即应重视高度近视的视力早期变化,从而对眼底不可逆病变的形成早期进行医源性干预,以提高高度近视的视觉质量。
声明:本站独家报道,转载须标明来源“中华眼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