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 49 AB0005
白内障术前结膜囊细菌分析与重庆地区的历史对照
张小平 叶剑 杨国华 龙小平
新疆马兰解放军第546医院眼科
目的 通过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bacterial culture)和药敏试验(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以明确本地区白内障患者结膜囊菌属分布特点和敏感药物,并与本地区1996年类似的研究做历史对照,以了解其历史变化。
材料与方法 对2005年5月至2005年7月上旬,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门诊拟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在结膜囊无菌化准备前,采集结膜囊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与本地区1996年同类研究做历史对照。
结果 与本地区1996年的报道相比,白内障患者结膜囊带菌率略有下降,G+和G-细菌的构成比例无明显变化。现在的常见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48.5%)、腐生葡萄球菌(9.1%)、莫拉杆菌(9.1%);1996年常见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41.86%)、腐生葡萄球菌(12.76%)、金黄色葡萄球菌(11.45%)。现在的敏感药物为替考拉宁(Teicoplanin)、阿米卡星(Amikacin)、氧氟沙星(Ofloxacin)、环丙沙星(Cibramycin);1996年的敏感药物是氯霉素(Amphemycin)。
结论 与1996年相比,表皮葡萄球菌与腐生葡萄球菌仍是本地区结膜囊的主要菌群。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下降,莫拉杆菌比例上升。现在的敏感药物为替考拉宁、阿米卡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1996年的敏感药物为氯霉素。结合临床,推荐应用新一代氨基甙类抗生素及第三代奎诺酮类抗生素。
声明:本站独家报道,转载须标明来源“中华眼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