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病例分析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直接缝合治疗360°外伤性睫状体脱离1例

http://www.cnophol.com 2009-4-15 11:12:56 中华眼科在线

   【关键词】  直接缝合 360°外伤性睫状体脱离

  1病例报道

  患者,男,46岁,以“右眼被拳头击伤8d”之主诉于20080415入院。8d前与人打架时右眼被拳头击伤,当时右上睑裂伤,右眼视物模糊,在外院行右上睑缝合,一夜后视力下降明显,来我院,门诊以“右眼睫状体脱离,右黄斑出血”诊断收住院。发病以来食纳可,精神、夜休欠佳,二便无异常。查体: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眼科情况:视力:右眼0.15,左眼1.0;眼压:右眼7mmHg,左眼12mmHg。右眼睑稍肿胀,上睑可见缝合疤痕,眼眶无骨折,结膜混合充血。眼球活动自如,角膜直径8mm,透明,前房轴深3CT,周边3/4CT。瞳孔圆,8mm,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位正,后皮质混浊。玻璃体点状混浊。眼底:视盘界清,色淡红,圆,C/D=0.3,可见动静脉交叉压迹。黄斑中心凹反光欠清,其下方见大片深层出血。左眼()。既往高血压2a余。辅助检查:UBM示右眼睫状体360°脱离(20080411本院)(图1A,B),入院后给予抗炎药物静脉点滴并球后注射玻璃酸酶、地塞米松。7d后右眼视力0.2,眼压8mmHg。复查UBM示睫状体脱位复位不明显。认为药物保守治疗复位可能不大,20080425局麻下行右眼睫状体复位术:常规消毒铺巾放射状剪开球结膜,分别于鼻上、鼻下、颞上、颞下角巩缘后2mm做巩膜瓣,瓣下作两切口垂直于角巩缘,轻压切口处放液,缝合固定睫状体;板层缝合巩膜组织,缝合球结膜。术后给予抗炎药物,眼压迅速回升,6d后拆除结膜缝线,伤口愈合好。8d后复查UBM:睫状体360°完全复位(图2)。右眼视力0.3,眼压12mmHg。眼底检查黄斑区出血吸收,遗留渗出灶,出院。于20080525来院复查。视力:右眼1.0,左眼1.0。眼压:右眼12mmHg,左眼12mmHg。

  2讨论
   
  UBM作为一种无创高清晰度的眼前段成像技术,可在活体状态下了解眼前段结构,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检查手段,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1]。特别是其最大优点能够在其探测范围内清楚地观察病变存在,不受屈光间质的影响,还能观察到组织内部的变化。因此,UBM在睫状体脱离的诊断中,具有确诊价值,治疗中能协助确定治疗方案及手术范围,对于手术疗效已能进行客观的评价,具有直观的形态学指导意义[2]。睫状体全周脱离单纯药物治疗很难复位,大多需手术复位。手术时机选择、术前充分准备以及手术方式都很重要。本病例于受伤后18d行手术治疗,术后效果好,局部反应轻。若时间过短,术后局部反应差,过长则复位不理想。术前根据UBM情况确定脱离范围及程度,设计手术方案,从而使手术个体化,避免术后复位不良或引发术后眼压升高。

  图1术前睫状体脱离  A:睫状体冠部与巩膜相连,其余部分睫状体与巩膜完全分离,其间呈液性暗区;B:睫状体平部与巩膜分离,伴有睫状体层间分离(略)

  图2术后睫状体完全复位,液性暗区消失(略)

【参考文献】
   1杨文利,刘磊,朱晓青,等.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及诊断眼部睫状体脱离.中华眼科杂志1999;35(3):194196

  2朱晶,杨燕宁,刑怡桥,等.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手术的评价.武汉大学学报2006;27(5):647649

(来源:首席医学网)(责编:zhanghui)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直接缝合 360°,外伤性睫状体脱离,视物模糊)的信息
      热门图文

    增加眼睛明亮度的八个

    张梓琳全新清新性感熟

    春季干性敏感肌养护高

    击破黑眼圈和干纹4大法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