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后房植入术后发生角膜水肿及角膜失代偿的原因。方法 对350例478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78眼中发生角膜水肿78眼,其中角膜水肿失代偿2眼。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发生角膜水肿及角膜失代偿与患者年龄、术中眼内冲洗液以及术者的操作熟练程度有关。
【关键词】 白内障;晶体植入,眼内;角膜水肿;角膜失代偿;晶体, 人工
虽然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在我国已普遍开展,但是,由于所需设备及其耗材费用较高,在部分地区(特别是基层医院)得不到推广,因此,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仍是基层医院常见的术式。笔者自1997年9月~2006年9月采用该术式对350例478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术后角膜水肿一直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0例共478眼,年龄30~94岁,平均63岁。其中男218眼,女260眼,老年性白内障463眼,外伤性白内障12眼,先天性白内障3眼。
1.2 材料 采用的人工晶体为 Storz-EZE-55型PMMA晶体。
1.3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术前以复方托吡卡胺散瞳,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加等量0.75%布比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在正上方做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长约6~7mm,晶状体邮票式撕囊水分离核,注水圈匙挽核,注吸皮质(手动)后植入PMMA人工晶体,眼内灌注液使用平衡盐液285眼、乳酸林格液183眼、生理盐水10眼。术后随访1个月~3年。
2 结果
2.1 年龄与角膜水肿发生的关系 白内障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年龄越大,角膜水肿发生率越高,30岁~年龄组与40~94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91,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与角膜水肿发生情况(略)
注:81~94岁组的14眼角膜水肿中,有2眼角膜失代偿。
2.2 灌注液与角膜水肿发生的关系 术中使用不同的灌注液,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各不相同,使用平衡盐液组水肿发生率最低(χ2=7.47,P<0.05),见表2。
表2 不同灌注液与角膜水肿发生情况(略)
注:生理盐水组中有2眼角膜失代偿。
2.3 不同时期手术与角膜水肿发生的关系 2003年10月~2006年9月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低于1997年9月~2000年9月(P<0.05),与术者手术操作熟练程度提高有关,见表3。
表3 不同时期手术与角膜水肿发生情况(略)
注:与1997年9月~2000年9月比较,a:χ2=5.10,P<0.05
2.4 视力改变比较 术后5天与1个月,无水肿组视力提高方面优于有水肿组(P均<0.01),见表4。
表4 术后随访视力变化情况(略)
注:两组比较,a:χ2=138.21,b:χ2=131.67,P均<0.01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