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结膜及泪器病 1436 PO0258
丝裂霉素C和干扰素α-2b成功治疗不典型角结膜上皮内肿瘤
高莹莹
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362000
角结膜上皮内肿瘤(CCIN,conjunctiva-cornea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典型的特征为角结膜缘交界处灰白色半透明隆起,有血管时呈红色胶样扁平隆起,界限清楚,呈局限生长。CCIN的治疗以切除局部病变,联合冷冻为主。在有些没有典型表现的患者,不容易明确诊断,由于肿瘤不明显的隆起性病变占位,也难以采取手术的方法来治疗。现报道一例不典型的角结膜上皮内肿瘤,局部应用用丝裂霉素C和干扰素α-2b成功治愈。
患者,女,52岁,从初诊两年前开始佩戴角膜接触镜,戴镜后4月左眼出现无症状性视力减退,在当地诊断为:角膜上皮缺损,局部点氧氟沙星,佩戴角膜接触镜,治疗2周后无好转。后在另一个医院就诊,因发现角膜缘新生血管,被诊断为角膜接触镜引起的角膜缘干细胞缺乏。行丽丝胺绿染色见睑缘间结膜着染,考虑合并干眼症,给予左上泪小管栓治疗。1月后就诊我处时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8-1,左眼:0.4-2。结膜无明显充血,角膜上皮可见片状混浊,边界欠清,从上方角膜缘向视轴方向延伸(图1),角膜病损荧光素染色片状着染,边界不清(图2),玫瑰红染色阳性,呈现水滴状外观(图3),上方角膜血管翳在角膜缘内1mm。荧光素廓清试验提示右眼轻度水液缺乏性干眼症,左眼正常(左眼上泪点置有泪小管塞),其他检查未见异常。印迹细胞学检查见上皮细胞结构异常,呈多形性改变,未发现杯状细胞(图4)。
诊断:角结膜上皮内肿瘤。
治疗:给予局部0.02%的丝裂霉素C滴眼液每日4次滴眼,14天后左眼视力提高到0.8-2,角膜病损面积缩小50%。停药1周后开始第二疗程的丝裂霉素C治疗,12日后因出现眼红和眼部刺激征而停药,代之予局部点1%氟米松眼水每日3次,5日后眼部症状缓解,继续用0.02%的丝裂霉素C滴眼1周。第二疗程结束后角膜病损缩小到10%。再停药一周后开始第三疗程的丝裂霉素C治疗,治疗3天后角膜病损缩小到5%,但又出现眼红肿等刺激征,遂停药。考虑到患者无法耐受丝裂霉素C的毒副作用,改为干扰素α-2b(1×10 6 U/ml)每日4次点眼,11天后视力提高到1.2,角膜病损和角膜血管翳完全消失。随访18月未复发,随访期患者仍戴角膜接触镜。
声明:本站独家报道,转载须标明来源“中华眼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