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 钟华丽 今天下班,我在电梯遇到了逸。她是来复查的。
她惊喜地拉着我的手,我感到她的手很温暖。这股暖流沿着我的手臂,一直流进我的心里,汇成感动,融成关爱。谁能看得出这是一位身患绝症的老人?第一次看到我不穿白大褂的样子,老人很是惊喜。她热情地向她的家人介绍我:“这位就是我常跟你们说的,我的心理干预医生。”我很不好意思,因为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手术室护士。
逸是我的病人。几个月前的一个工作日,我收到了一份手术通知单,让我负责一位病人手术前后的随访。在我看来,“逸”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字,而这是一位年近七旬的女性患者。我不由得遐想,我的病人肯定是一位有文化的老人,而且清新脱俗,善解人意。收回发散的思维,一看手术通知单上的诊断——“肺癌”,我的心凉了半截。根据我的经验,对这些有知识的老年患者来说,手术前的随访宣教不是问题,因为他们对疾病以及预后都有一定的了解,即便是用医学术语也能沟通。但问题是心理疏导很难,甚至有的患者,无论你说什么、怎么说,他都面无表情。我稍稍想了想谈话的内容,并设想了一下可能发生的窘况,然后进了病房。
一眼看去,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白净的皮肤,得体的衣着,很有气质。自我介绍后,我向她作了常规的手术前宣教,她很热情很配合。看得出这是一位开朗的老人。当我问她有什么特殊要求时,她向我提出:“在我手术完出来时,你们要把我的衣服整理好。”她告诉我,这是她唯一的要求,接着便向我讲述了她的亲眼所见:在医院,一位患者嘴里插着管子被推进电梯时,电梯里的物品扯掉了他身上盖着的被单。眼看着病人身上一丝不挂,医护人员却没有迅速采取措施。
看来,这个情境深深地刻在了老人的脑海里。她有强烈的被尊重的需求,哪怕是在自己毫无意识的情况下。我向她说明,只有遇到重症溺水患者,为了便于抢救,医生才会让患者脱光衣服。“您的情况一定不会出现这种事,而且,我会关照您的手术护士,务必帮您把衣服整理好。”
当我们的谈话即将结束时,老人小声问我:“进了手术室,我还能出来吗?其实,我已经写好遗嘱了。”我的心一下子揪住了,老人看似开朗,内心却很清楚自己的病。她看到了黑暗,触到了死亡,这是多么残酷的事啊!我决定再和她聊一会儿,告诉她现在的治疗水平已经进步了,而作为病人,首先要有战胜病魔的信心。“我相信您一定能顺利度过手术期。”我微笑着鼓励她。走出病房,我有些茫然,很难说老人的手术会不会成功,癌细胞会不会在她的胸腔内扩散。
第二天的手术很顺利,肿瘤被完整地切了下来,我们都十分高兴。接下来,老人恢复得很快,术后第二天精神就很不错。我开玩笑道:“您已经度过最大的关口了。”后来,每当我去随访其他病人时,总要去看看她。看着她一天比一天好,我也和她一样快乐。出院前,老人对我说:“手术前你对我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记得清清楚楚。虽然这是你的工作内容,但句句都说到了我的心里。真的,谢谢你!”
这时,我感到自己时不时抱怨的工作,其实很有意义。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我开始急切地希望医学发展得再快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