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病例分析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5例临床分析

http://www.cnophol.com 2009-5-31 10:07:37 中华眼科在线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分析,探讨糖尿病病人引起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因素。方法 对12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定期测定空腹血糖,对血糖值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进行眼底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12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单纯型70例,空腹血糖平均值7.15±4.77mmol/L,病程平均5.98±2.31年。增殖型55例,空腹血糖平均值8.37±4.65mmol/L,病程平均8.27±2.15年。随病程的延长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加重。其中有5例是在4年的观察中由单纯型变为增殖型。结论 持续多年的高血糖症是发生DR的重要因素,并且高血糖与DR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关键词】  高血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晚期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失明的重要原因,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对DR发生发展的机制缺乏统一的认识,大多数学者认为血糖控制不良是DR发生发展的先决条件。根据DR大量报道,引起本病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我院眼科自1998~2008年间诊治了12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引起的DR 125例,其中男68例,女57例,男女比例为1.19:1;平均年龄45.8±10.2岁;糖尿病病程4~21年。单纯型DR 70例,增殖型DR 55例。DR诊断按全国眼底病学组制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进行,根据眼底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

    1.2  方法  定期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测定应用葡萄糖氧化法;通过眼底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动态观察DR眼底视网膜病变发展情况。检查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表1  125例DR患者病程及FBG分析

    2  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和进展过程在不同的患者中并不一致。持续多年的高血糖症是发生DR的重要因素,并且高血糖与DR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视网膜上的表现,从病理学角度观察将DR按是否有新生血管形成分为单纯型和增殖型两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Na+-K+-ATP酶活性下降:DR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明显下降[1],在增殖型糖尿病患者中这种变化更为显著, Na+-K+-ATP酶的主要功能是排出细胞内Na+,将K+移到细胞内,从而维持红细胞内外的离子梯度,控制细胞体积,Na+-K+-ATP酶活性下降引起红细胞内水、钠潴留,红细胞体积增大、变形能力下降,导致血液流变学异常。现已证实,红细胞变形能力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在糖尿病并发DR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2)白细胞变形能力(leukocyte deformability,LD)降低、白细胞粘附功能(leukocyte adhesion function,LAF)增高: LD是指白细胞通过比自身直径小的毛细血管发生被动变形的能力。有关报道显示DR患者LD降低、LAF增高[2]。LD降低,白细胞粘附堆积于毛细血管内形成小栓子,阻塞毛细血管并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加重微循环障碍,并与LAF增高相互作用,造成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视网膜屏障破裂、毛细血管闭塞,甚至引起新生血管形成及纤维增殖,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内皮素(endothelin,ET)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比例失调[3]:有关研究表明血中ET含量随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及加重而逐渐上升,提示高血糖是ET升高的重要因素。在DR患者中ET与NO比例出现失调,说明ET的升高、ET与NO的比例失衡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个因素。

    (4)DR的发生除了与以上因素有关外,还与下列人体生理病理变化有一定的联系:血液粘稠度的增高,血浆中血栓素B2升高和6-17-酮类固醇-F1α降低,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降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增高,全血锌浓度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各种生长因子含量的增高、红细胞胰岛酶活性降低等因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产生了一定的作用[4]。以上说明了糖尿病患者发生 DR是由高血糖引起的多方面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所以对糖尿病病人进行积极有效的血糖控制和治疗是预防和延缓DR发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何剑峰,仇宜解,周行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变化及相关研究.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421-423.

2 侯承花,刘成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白细胞流变特性及细胞粘附分子水平变化的关系.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468-469.

3 钟白丽,惠延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变化.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58-59.

4 张惠荣. 近10年眼底病临床和基础研究回眸与展望.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197-200.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高血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信息
      热门图文

    今夏最抢镜的火辣活力

    学化性感眼妆让诱惑电

    决定女人健康的14个部

    祛除鱼尾纹so easy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