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眼外伤发展动向及新进展
一、UBM(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超声生物显微镜)
90年代出现的一种超声检查方法,其工作原理与其他超声检查基本相同,最大的差别在于其换能器在40~100MHz之间,因此仅可对表浅的组织进行检查。外伤科应用UBM进行检查如下:
1.角膜完全混浊,不了解前节的情况时;
2.前节小异物或多发异物;
3.睫状体脱离的定位;
4.了解IOL与虹膜、房角、睫状体的关系;
5.了解虹膜囊肿的确切位置;
6.了解术前aPVR的情况。
二、眼科激光内窥镜:
Uram等开发出集半导体激光与视频内窥镜于一体的眼科激光内窥镜系统(micro -probe.TM),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青光眼及视网膜疾病。
优点:角膜混浊、瞳孔缩小、后囊混浊/ 眼内气体阻止或当常规方法不允许看到眼内结构时,在内窥镜的指导下,可接近视网膜周边部、平坦部、睫状体和后部虹膜区进行手术,不需压迫巩膜就能完成切除aPVR和同时眼内激光光凝。
三、虹膜根部离断的修复
适应症:虹膜根部离断范围大,造成明显视力障碍,如眩光、朦胧、单眼复视等症状。
手术:1.一般均可闭合式虹膜修复法。
(1) 在邻近虹膜根部离断中心的角巩缘预制1/3巩膜厚度的矩形巩膜瓣。
(2) 将聚丙烯缝针的一根针从角膜穿刺口进入,穿过虹膜离断缘外的虹膜基质后,从角膜缘后1mm处插入,在巩膜瓣层间出针,另一根针重复此法,亦从巩膜瓣上并列出针,在巩膜瓣层间抽紧两根缝线,将虹膜离断牵至周边部后水平打结固定。
2.较小的虹膜根部离断亦可在正对离断处的角膜缘后1.5mm作巩膜小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维持前房,用虹膜钩将离断的虹膜缘拉至切口处,用10/0聚丙烯缝线缝合于切口后唇,再关闭巩膜切口。
并发症:裸露的聚丙烯结可经此途径发生眼内容炎。
医源性白内障
四、带虹膜的人工晶体
适应症:外伤后无虹膜/ 部分虹膜缺损、先天性无虹膜
五、人工虹膜膈
适应症:外伤后无虹膜伴严重RD,并需硅油充填的病例。
K.Heiman研制,由PMMA构成,透明,直径自9-13.5mm不等,每0.5mm递增,中央有3.5mm瞳孔开放区,6点有模拟的虹膜周边切除区,半径为2.5mm,通过角膜中心测量手术角膜缘的水平径+0.5mm=植入虹膜膈的直径,放置4根双针缝线,将其缝于睫状沟。
六、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
1989年应用于眼科临床,用此技术可无损伤地测量眼血流。利用多普勒原理测量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情况为RD术后的眼血流动力学改变提供了研究的方法之一。
七、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处理
1.应急处理
(1) 关闭切口。
(2) 后巩膜切开放血:只有当眼压急骤升高,关闭切口困难/ 关闭切口后缝线有崩脱的可能性,或患者眼痛剧烈,无法忍受时才需后巩膜切开放血。
(3) 重建前房:术中确定出血已停止后,可经角膜缘切口向前房注入平衡盐液或空气,或粘弹剂,有利于眼内组织的复位。
2.二期手术
(1) 手术时机:脉络膜上腔出血后7-14天,B超检查在了解血凝块是否液化,出血范围以及玻璃体视网膜状态等方面有意义。
(2) 手术指征包括:①出血性脉络膜脱离球互相接触,与视网膜粘连。 ②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牵拉性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③严重玻璃体出血。 ④前房消失。 ⑤药物不能控制的高眼压。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应手术处理。
3. 手术技术
(1)灌注头的放置:①选择某个无明显脉络膜脱离的部位放置灌注头。②无法从睫状体平部放置灌注头者,可先从角膜缘放置。
(2) 后巩膜切开+灌注:平衡盐液/ 气体/ 过氟化碳。过氟化碳液体有利于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复位。
(3)玻璃体视网膜手术:Peyman等介绍一种出血性脉络膜脱离的内引流法,尤其适合伴视网膜下积液时,通过视网膜切开,用笛针通过视网膜切口进入脉络膜内引流脉络膜上腔的血液,同时可引流视网膜下积液,在视网膜切开处行眼内光凝,最后行气液交换,气体/硅油眼内充填。
八、眼外伤研究的发展趋势
1.对PVR机理的研究:怎么通过手术早期处理和药物治疗,预防PVR的形成,临床治疗PVR的有效方法,仍将是21世纪研究的热点。
2.交感性眼炎: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但人们已建立了初步的动物模型。随着技术的发展,使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有望在21世纪解决这个复杂的难题。
3.视神经损伤:视神经管骨折和视神经损伤的机制、有效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手术时机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4.烧伤研究:化学烧伤的病理生理过程、烧伤后的免疫学变化、新生血管的产生机制、抑制方法,还待探索。 |